分享

我们都期望自己是安迪,然而事实我们却成了瑞德

 那个谁你过来 2016-05-16
影片以安迪和瑞德为主角,安迪因杀害妻子和情人被判关进肖申克监狱,瑞德在安迪入狱时已关20年了,两人在狱中成为了好朋友。

安迪从外表看上,柔弱、白净,他刚入狱的第一天,瑞德赌他会在夜里哭出来,虽然,安迪并非如此。但是编剧刻意刻画安迪弱的这一面,给我及观众留下了一种不信服他能搞出什么惊天泣鬼神的事情出来的印象。

然而,瑞德在肖申克监狱算得上是灵通的大人物,他能有求必应,能搞得到香烟、口香糖、黄色扑克牌等等。

   其实,这是编剧的巧妙安排,安迪是追求希望和自由的人,他以柔弱的印象出场及表演,代表着一种薄弱势力,而瑞德则是体制化了的人,他安于现状,不祈求变化,实则寓意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老势力。两种势力对比,才会更加矛盾的反衬安迪追求希望的可贵。其实,这也是影片的一条暗线,安迪和瑞德的观念对立,实则希望和顽固老化的对立。也正如安迪所说的,人生只有2选1,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安迪是忙着生的人,瑞德是忙着死的人。

为了更激烈矛盾的突出这种对立,导演刻意安排安迪和瑞德2次辩驳的场景。一次是在餐厅,安迪因私自播放歌曲被独囚2个星期出来,赫伍调侃他,安迪说“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夺去的,也是高墙无法隔离的,那就是希望”,瑞德反问到“希望,那是个什么鸟东西”而且劝安迪安分。另一次是汤米告知安迪真相时,请求典狱长帮助无果并独囚2个月出来时,安迪和瑞德在广场上又谈起“希望”,瑞德说安迪是痴人说梦。

2次辩驳,瑞德都极力反劝,第一次的时候还生气走了。瑞德认为安迪所说的希望在牢狱中真是无稽之谈,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瑞德那边,也给观众带去一种信息,安迪说的“真的没希望”。而安迪只是镇定有神的微笑,却被营造出孤军奋战的形象和气氛。

   2次辩驳后,似乎我们觉得瑞德在辩论中说的是对的。但是,瑞德所说的那个得用600年才能挖出一个隧道的小石锤,安迪利用它却只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就成功越狱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但可以说,安迪和瑞德的2种类型人的斗争有了结果,以安迪为胜。

但是,影片的结尾却出乎意料,瑞德承诺安迪去石头墙帮他找东西,却发现安迪早已给他留好前往南太平洋的车费和一封友谊的信。如果不是给安迪的承诺,瑞德也会像老布一样,了却生命。

瑞德踏上前往安迪居住的南太平洋,影片以拥抱谢幕。

看到这里,我们被安迪抱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折服,其实,更准确的说,是瑞德型的人被安迪型的人折服,而不是瑞德型的人输给了安迪型的人。

整片巧妙的用柔弱形象的安迪与有灵通人物的瑞德相对,(其实这只是从安迪和瑞德相对观念角度分析的,牢狱的恶劣环境及残酷的海利及典狱长等等均未做涉及)体现了追求希望的决心和实现希望的过程会遇到层层阻碍和艰辛,也体现了人性往往在实现中泯灭希望,安于现状。用对照的方法述说,更体现了安迪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和艰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期望自己是安迪,然而事实我们却成了瑞德,一不小心就被体制化了,就如瑞德描述牢狱生活“我们开始憎恨它,慢慢习惯他,后面就被体制化了,竟然有点舍不得了。”

两种类型人的斗争,我不希望是安迪胜了瑞德,而是安迪折服了瑞德,一起相信“有些东西永不消失,希望是件美好的事情”;并且一起践行忙着生,而非忙着死。
显示全文
影片以安迪和瑞德为主角,安迪因杀害妻子和情人被判关进肖申克监狱,瑞德在安迪入狱时已关20年了,两人在狱中成为了好朋友。

安迪从外表看上,柔弱、白净,他刚入狱的第一天,瑞德赌他会在夜里哭出来,虽然,安迪并非如此。但是编剧刻意刻画安迪弱的这一面,给我及观众留下了一种不信服他能搞出什么惊天泣鬼神的事情出来的印象。

然而,瑞德在肖申克监狱算得上是灵通的大人物,他能有求必应,能搞得到香烟、口香糖、黄色扑克牌等等。

   其实,这是编剧的巧妙安排,安迪是追求希望和自由的人,他以柔弱的印象出场及表演,代表着一种薄弱势力,而瑞德则是体制化了的人,他安于现状,不祈求变化,实则寓意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老势力。两种势力对比,才会更加矛盾的反衬安迪追求希望的可贵。其实,这也是影片的一条暗线,安迪和瑞德的观念对立,实则希望和顽固老化的对立。也正如安迪所说的,人生只有2选1,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安迪是忙着生的人,瑞德是忙着死的人。

为了更激烈矛盾的突出这种对立,导演刻意安排安迪和瑞德2次辩驳的场景。一次是在餐厅,安迪因私自播放歌曲被独囚2个星期出来,赫伍调侃他,安迪说“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夺去的,也是高墙无法隔离的,那就是希望”,瑞德反问到“希望,那是个什么鸟东西”而且劝安迪安分。另一次是汤米告知安迪真相时,请求典狱长帮助无果并独囚2个月出来时,安迪和瑞德在广场上又谈起“希望”,瑞德说安迪是痴人说梦。

2次辩驳,瑞德都极力反劝,第一次的时候还生气走了。瑞德认为安迪所说的希望在牢狱中真是无稽之谈,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瑞德那边,也给观众带去一种信息,安迪说的“真的没希望”。而安迪只是镇定有神的微笑,却被营造出孤军奋战的形象和气氛。

   2次辩驳后,似乎我们觉得瑞德在辩论中说的是对的。但是,瑞德所说的那个得用600年才能挖出一个隧道的小石锤,安迪利用它却只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就成功越狱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但可以说,安迪和瑞德的2种类型人的斗争有了结果,以安迪为胜。

但是,影片的结尾却出乎意料,瑞德承诺安迪去石头墙帮他找东西,却发现安迪早已给他留好前往南太平洋的车费和一封友谊的信。如果不是给安迪的承诺,瑞德也会像老布一样,了却生命。

瑞德踏上前往安迪居住的南太平洋,影片以拥抱谢幕。

看到这里,我们被安迪抱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折服,其实,更准确的说,是瑞德型的人被安迪型的人折服,而不是瑞德型的人输给了安迪型的人。

整片巧妙的用柔弱形象的安迪与有灵通人物的瑞德相对,(其实这只是从安迪和瑞德相对观念角度分析的,牢狱的恶劣环境及残酷的海利及典狱长等等均未做涉及)体现了追求希望的决心和实现希望的过程会遇到层层阻碍和艰辛,也体现了人性往往在实现中泯灭希望,安于现状。用对照的方法述说,更体现了安迪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和艰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期望自己是安迪,然而事实我们却成了瑞德,一不小心就被体制化了,就如瑞德描述牢狱生活“我们开始憎恨它,慢慢习惯他,后面就被体制化了,竟然有点舍不得了。”

两种类型人的斗争,我不希望是安迪胜了瑞德,而是安迪折服了瑞德,一起相信“有些东西永不消失,希望是件美好的事情”;并且一起践行忙着生,而非忙着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