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杉资本浦晓燕:拥抱挑战与不确定|现在开讲

 susan1997 2016-05-16
当不确定性来的时候,你不要选择退却,因为当它来敲门的时候,它可能看起来不是很安全,你穿的衣服也可能不是很光鲜。但是不确定性是机会之母,这里面蕴含着很多机会,当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稳定、非常成熟的时候,能属于你的机会、你能够翻盘的机会就非常非常少了。——浦晓燕




文章整理自5月10日有道云协作联合活动:

领英·影响力第11辑|跨界人生


蒋昌建、沈博阳、田朴珺等嘉宾

演讲文字实录完整版戳我查看


我是浦晓燕,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感悟,我想分享生活中拥抱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小故事,也许我的小故事会对大家有借鉴的意义。


今天的主题是讲跨界。我的职业生涯从媒体到投资,常常被别人津津乐道,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个跨界转型的典范。其实我们完全不用神话“跨界”,看看你周围的朋友、同学,可能有很多跨界的例子。在我们红杉资本,跨界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说硅谷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麦克爵士也是我们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他加入红杉之前写过一本传记。还有一个合伙人他也是全球三位管理合伙人之一,他是一个意大利的移民,他在加入红杉成为一名投资人之前,是高科技公司的一名非常出色的销售。另外一位吉姆是全球福布斯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投资人,他在变身投资人之前是一位产品经理,然后又成了创业者,又从创业者变成了投资人,同时他还有一位留学生,他是选择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然后走到了今天。


我们红杉中国团队中跨界的更多了,有从医生变成投资行业管理人的,有从咨询师变成投资人的,例子太多了,其实跨界并不是一个非常难以到达的一件事。其实说起来,我仍然觉得跨界是一个只有高手才能做的事,为什么呢?跨界是必须专注到一定的程度,启迪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才能实现的自由换档,否则的话成为一个无头苍蝇式的四处乱撞,你不会进步。在任何一个跨界转型的背后,最需要的是看起来非常轻松或者是幸运的背后都有着非常长时间的累积。另外一个特质,如果想跨界成功的话就是需要拥抱不确定性。


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尝试过跳水,我不是跳水的专家,我曾经尝试过跳水,在跳水双脚离开地面的一刹那你会急剧恐惧,即将入水的时候你会感到极大的快感。我2008年还在美国的时候,在美国的十大半导体公司工作,那时候我从商学院毕业之后我依然想回到媒体行业工作。环顾一周,在美国的传媒企业里面很难找到跟我的商学院教育背景相符合的职业位置,所以我就选择了加入高科技行业。我当时是负责整个亚太和日本的市场的,这项工作跟媒体算是最沾边的,当时我就选择了加入。在美国工作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又舒适、又焦虑,这份工作还是非常有趣的。当时我们经过几层就可以跟我们的CEO交流,也可以常常跟全球的各个总经理、总裁进行交流,同时我们的工作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有趣的。我常常有机会能够回到亚洲可以看到各个地区不同的工作文化,而且有着全球的跨团队协作管理的经验。同时,有时候飞到加州,有时候飞到温哥华,如果我们在总部有一个想法可以在全球的各个分支机构看到我们的影响力。听起来还不错、工作很稳定。


另外,从自己家庭生活来说也觉得很好,也买了漂亮的大房子,也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我是很喜欢园艺的,这种生活又满足了我对园艺的热爱。回到家中我自己内心充满了焦虑感,我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我明白了,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确定性,我所有的一切都太确定的,十年之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非常非常地确定,一切都可以预见,就像你知道终点的风景是什么样的,你在朝这个风景出发的路上自然不会感到很兴奋。


我自己心里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大——回国发展。那时候回国发展还不像现在,回国发展是你在美国没有特别光明前途的时候做的选择之一。我想好了之后就开始制造条件,我先跟总部进行协商,我创造了三个月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借此我也想进一步考察我回中国工作这个想法是否成熟。同时我也开始跟我在中国的人际网络不停地沟通,告诉他们我的想法,我想重新回到中国、重新回到传媒行业,这也是我的一个心得:如果你心里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告诉周边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你周边的哪一个人会给你帮助,上天可能会派一个使者来帮你实现愿望。当然是开玩笑。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因果的叠加,你推动了你的因,它会出现一个果。


所以就这样机会来了,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就是当时美国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中国的一家合资公司需要一个CEO,他们就把这个橄榄枝抛给了我,这其中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第一,这是一家典型的中外合资企业,国企占51%,外资占49%。第二,虽然我一直在传媒行业工作,但我一直是在纸媒行业,影视制作行业是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作为索尼影视招聘的一位高管,我是怎么在董事会上获得中方的信任和认可呢?这种典型的结构在董事会上有很多纷争和意见的不同。另外,这家企业虽然已经成立了很多年,其实百废待兴,跟创业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两样,辛苦自然是不用说的。另外还有如果我选择真正地从美国搬回中国,也意味着跟自己的家庭分居两地,我不知道这个机会会成功还是会失败,我最终遵从了我心里的声音,决定拥抱不确定性,回到中国。事实证明我当初的这个决定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像下围棋,棋局终盘你会看到它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不确定性的考验是在2010年的下半年,那个时候我在索尼影视已经工作了两年多,在工作期间我在当时就尝试了缩短视频,在综合屏幕上播出这样一个创新。但当时的技术环境的确不成熟,智能手机也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更重要的是索尼影视是一个外资媒体的属性,所以在中国的发展其实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在这时当时的财经杂志正好出现了胡舒立的团队出走,财讯传媒董事长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邀请我加入《财经》重整河山。这个时候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刻,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加入这样一家企业,他们会觉得不知道路在何方,也不知道这家企业会不会因为最核心团队的流失从此一蹶不振,这个选择非常符合我想回到中资媒体属性背景的要求。而且我也相信《财经》的平台和它的价值观,我都没有想到还有失败这个选项,我就重新回到了主流的商业媒体。


商业媒体的回归又帮助到我,为我下一步的转型和跨界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那就是在我在《财经》工作的期间,我碰到了我另外一位贵人——红杉资本的创始人沈南鹏先生。我想说的是回首我的职业生涯,好像我一直在跨界,我从纸媒行业跨入到高科技行业,从高科技跨入到影视制作行业,又跨入到媒体投资行业,大家已经感觉到我的身材优势,腿长两米,真正实现了跨界的人生发展。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当不确定性来的时候,你不要选择退却,因为当它来敲门的时候,它可能看起来不是很安全,你穿的衣服也可能不是很光鲜。当时2008年吸引我回到中国的时候,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说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的机会,而是我看到了中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认为不确定性是机会之母,在这里面蕴含着很多机会,当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的稳定、非常成熟的时候,能属于你的机会、你能够翻盘的机会就非常非常少了。


另外一个,我想说我不知道人生不是可以设计的,我是一个很喜欢设计自己人生道路的人,我当时在去商学院之前,我是这样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投资人,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媒体行业的专业管理者,再从管理者变成投资人,专门针对媒体的投资。在商学院也修了创业投资的课程,我尤其是了解比如说在美国很多专业的投资人是行业的专家,对某一个行业形成深刻的理解,或者是企业家,所以我后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和前行都是遵照这个方向来前进的。所以我一点点看到我设计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但说实在话,我不知道我自己设计这条道路是更好呢,还是上天安排了一条更好的道路,这就是人生非常有趣的地方,当你选择了一条道路,另外一条道路就永远成为了未知。但我其实并不后悔,因为我觉得回首我所做的一切,包含我现在和未来所做的一切,我还是会继续拥抱不确定性,让拥抱不确定性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另外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今天在讲拥抱挑战何不确定性,我自己觉得在拥抱不确定性方面做得非常非常地不够,我觉得自己就是自己是老师、家长要求的好孩子,没有办法成为那个坏孩子。这个世界被坏孩子颠覆着、重塑着,我选择了一条非常安全的道路,按照既有的游戏规则,世界通行的标准去努力,争取成为别人制定游戏中的赢家。敢于拥抱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最终获得的成就是完全成正比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小的分享。希望大家在不确定性、在挑战来临的时候勇敢一点,执着一点,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挖掘到闪闪发光的机会,在当今的时代你们比我有更多的优势重塑自己的游戏规则,成为真正的赢家。


End


蒋昌建、沈博阳、田朴珺等嘉宾

演讲文字实录完整版戳我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