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作为历代都城的原因(下)

 江山携手 2016-05-16

从经济上看,西安所处的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地.其南边是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早在战国末年和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一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其周围的陇右和河套地区的经济在当时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史记-货殖列传》上说:夫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十居其六焉。特别是战国末期郑国渠的开凿,更是为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史记》裏说,郑国渠的开凿,使得秦国日益富强,卒并天下。而更为重要的是到了西汉中期的时候,汉武帝又开凿了灵积渠,白渠等水利设施,使得关中的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另外关中的经济之所以得到发展,除了有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以外,还应该得益它肥沃的土地。当时长安附近的丰镐扈杜(扈就是今天的户县,而丰在今户县和长安交界处,镐和杜在长安),一亩地价值百金。不仅是因为这些地方位於京城附近,更重要的是其土地肥沃,实在是适於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当时关中的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水旱之忧。再加上当时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关中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司马迁曾经列举出全国几大经济中心,关中位居首位。当时的首都长安是全国的商业中心,汇集了来自於全国各地的货物,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商贾云集,异常繁华。当时长安人口50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西汉末年,经过了绿林和赤眉的战乱,关中的经济遭到了破坏。但是在东汉时期,它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商业中心。


东汉末年,中原和关中战乱频仍,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经历了郭汜和李掘的混战后,长安城空四十六日,关中无复人迹。到了隋唐时代,关中再次成为统一中国的都城。虽然关中仍旧称为沃野,但是由於其人口稠密,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所以当时的统治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凿了大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京城。而且关中还时不时地出现水旱灾。在这个时候,隋唐的皇帝往往会前往东都洛阳就食,古人将这样的皇帝称为逐粮天子,著名的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就是这一类型的皇帝,其中唐高宗竟然死在了洛阳。唐玄宗竟然七次临幸洛阳。特别是唐朝中期后,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打击,关中的经济更加落后。所以在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朝代把西安作为都城了。随著经济中心的南移,政治中心也向东转移。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西安的都城地位的确定和它所在的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关。


另外,这也和当时中原政权所面临的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汉朝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是来自於西北方面的匈奴,唐朝最大的威胁前期是突厥,中后期则是吐蕃,突厥也是在唐朝的西北,而吐蕃则是在西南。把都城放在关中,也是出於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国内当时关东则大部分被诸侯王所占据,如果他把都城放在洛阳,一则不能有效地防范匈奴,二来诸侯作乱,洛阳周围必然为战场,都城有累卵之危。汉朝初年的七国之乱,主战场就在河南东部一带,距离洛阳很近。在隋朝和唐朝初年,国家的主要威胁是位於西北的突厥.在唐朝中后期则是位於西边的吐蕃.他们当时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很大.把京城放在这裏,可以加强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防范。另外隋唐两朝的统治者起自关陇贵族,奉行的是关中本位主义政策。而且当时在土地和徵兵方面又实行的是均田制及相结合的府兵制,而从西魏以来,全国大部分的军府都在关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重心。这也就决定了两朝的统治者不可能把都城放在其他地方。隋朝灭亡的原因也在於隋炀帝背离了关中本位主义的路线,并且最终为唐朝所代替。

(此文为转贴)


http://blog.sina.com.cn/whbb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