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康宁和你说说婚礼行业那些事

 Caprio_Je 2016-05-16




    史康宁最近很忙,第七届全国婚礼主持人大赛全国近30个分赛区筹备工作陆续推进中,作为这项赛事的创始人和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每个赛区的情况他都要亲自过问才放心。


    史康宁最近也很“闲”,这两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婚庆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拐点,行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未来中国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婚礼形式。



    史康宁,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内第一批职业婚礼人,网络评选出的“影响中国婚礼行业发展的100人”之首。他给自己的定位的是“中国婚庆行业品牌推广与战略发展的践行者”,被业界尊称为“中国婚礼行业第一人”和“领军人物”。

 


现代婚庆30年从一批婚纱开始

 

   中国的婚尚产业大体上经历了三十多年。史康宁说,大约在1982年,标志着现代婚尚潮流的婚纱摄影在台湾出现,随着这股潮流自南而北传入内陆,第一家婚纱摄影店“聚焦”也在北京成立。当时的年轻人发现:原来,结婚照可以站着拍,新娘可以穿一袭漂亮的白纱,手捧一束漂亮的塑料花……拍婚纱照成为京城年轻人的潮流。也只用了半年左右,“聚焦”就把北京城传统的照像业几乎全部打垮,这是现代婚尚业中第一个重大事件。


   到了1986年,日本婚纱设计大师桂由美来到北京。她的团队在菜市口租了一个门面,向北京市民展示当时日本最流行的顶级婚纱。很快,“去菜市口看婚纱”成了当年北京人最时尚的活动。可展示厅开了不到十天就被交通队要求关闭,参观的人太多,附近交通都瘫痪了。


   既然带回去太麻烦,就得给这些婚纱找个下家,桂由美于是就找到了北京市纺织局。纺织局的领导受到启:中国的新娘同样需要美丽,咱们能不能办一家企业,专门为新人订制婚礼服装?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8年,在民政部和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的支持下,北京市紫房子婚庆公司终于开张,这也是中国现代意义的第一家婚庆公司。紫房子成立之初只为新人提供服装订制,后来又衍生出主持、摄像、礼仪、化妆、布置等多项服务。


   1991年夏天,刚过而立之年的史康宁还是一所党校的老师。在一次帮朋友主持完婚礼后,当时月工资只有100多的他第一次拿到了50块钱的酬劳。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各种新生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史康宁也亲身亲历了婚庆业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1996年前后,中国第一批民营婚庆服务机构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出现;紧随其后,随着薇薇新娘、巴黎春天等一批婚纱摄影店开门迎客、多样化的婚礼形也开始出现,普通中国人的婚礼开始变得时尚明丽起来;2006年,国家正式认定婚礼服务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特色工作室会是婚庆业的方向

 

   “近30年来,婚庆业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带来爱的体验和美的记忆,婚礼人同样也享受着这样的幸福。”史康宁说,但近年来,中国的婚庆业也面临着新的困惑。史康宁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生人口近两亿,平均到每年就是2000万上下。国家妇联的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7岁。所以2007年开始进入80后的结婚新时代,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对新人领证,也因为这些消费主力军的进场,婚庆业进入“黄金时代”。



   然而,婚庆业的“黄金时代”到了2014年开始止步不前。相对于历年结婚人数的增长,2014年结婚人数比上年下降40万,2015年更是比2014年下降了近100万,结婚人群的主体也从80后悄悄换成为90后。



 

  史康宁说,2004年和2015年,婚庆行业就婚恋观分别针对80后、90后做了一次专项调查。2004年的调查显示,接近60%的80后愿意举行婚礼仪式,而2015年这次调查,愿意举办婚礼仪式的90后居然下降到不足30%,也就是说每三个90后出生的孩子就有两个不愿意办婚礼仪式。


   “市场总量在缩水,但专业化的机构越来越多。”史康宁介绍说,近年来,婚礼主题会所、高端酒店婚庆部纷纷成立,加上互联网“网上交易、线下服务”模式的冲击,传统婚庆行业的大蛋糕正在被更多的人分食,如何发展成了行业共通的困惑,“广州天河区每年登记结婚的新人大约一万对,而区内从事婚庆的相关机构有160家,平均每家仅可获得大约60单;兰州市有关机构针对城区200多家婚庆公司的调查显示,2015年平均接单量只有27单。”


   “2016年是婚庆行业的洗牌年,会有一大批婚庆公司退出市场。”史康宁表示,困惑永远与机遇并存,婚礼人应该在这样的困惑中学会思考。婚礼人要有一种“工匠精神”,摈弃传统意义“搬家公司”赚差价模式,提升策划、创意的智慧能力,未来的婚庆行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

   分析婚庆公司未来的发展之路。史康宁表示:大而全是不出路,轻资产、小而特色的工作室也许会是一个新的方向。

 


高档简约婚礼将引领仪式主流

 

    作为代表婚庆行业最高水平的全国性比赛,第七届全国婚礼主持人大赛火热进行中。史康宁最近特别忙,从赛制的设置到内容的变化,他都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过问。这个比赛起源于2004年,由史康宁和一群有理解的婚庆人发起设立,每两年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6届,发现挖掘出胡白、蔡风、蔡上、徐丹、帅梅、严欢欢等一批在中国婚庆界颇有影响的行业精英。


    “以前我一直认为有两种婚礼人不会失业,一种是会策划的主持人,一种是会主持的策划师,现在会有一些变化,但归根到底就是基本功扎实。”史康宁说,2016年的第7届全国婚礼主持人大赛在内容中有新的变化,从原本着重强调策划创意,改变为重点考察婚礼主持人的基本技能,如现场的控制力,语言能力特别是即兴表达能力等。



    史康宁告诉大亨,其实近来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婚庆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拐点,未来中国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婚礼形式。从1989年第一次帮同事主持婚到1992年正式踏入婚庆行业,而后担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从最初“中西合璧”式婚礼的倡导和影响至今的当代婚礼基本轮廓的建立,到提倡婚礼的风格多样化,再到主题婚礼新概念的提出、“两段式与多段式”,强调“爱情、亲情、友情”婚礼情感线索的打造;从第一个提出“婚礼是文化、婚庆公司是文化公司、婚礼人应该是文化人”的行业新定位,到开创婚礼服务机构基本运行模式,完善婚庆公司经营管理体系、营销构架;从最初发出《中国婚礼人行业自律倡议书》到受托牵头负责建立婚庆、婚介行业的第一部国家标准;虽然身份在不断变化,但他对于婚庆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却一刻没有停止过。


   “婚庆人理解的婚礼形式永远是热烈隆重,但90后、00后一定会喜欢吗?”史康宁说,在婚庆界一直有一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最终的答案:什么是婚礼?什么才是好婚礼?


   史康宁说,3月份吴奇隆和刘诗诗的结婚视频在网上曝光,国内婚礼人都觉得主持人表现太差了,但也有人认为:轻松、自然,去仪式化,参加婚礼的人很愉快。


   “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婚礼人需要的婚礼是不是新人需要的婚礼。”史康宁说,过去的人仪式感强,所以会推崇庄重和氛围,主持是导演,新人是演员。90后、00后成长的环境会让他们更喜欢个性张扬,喜欢创意、喜欢玩笑、喜欢调侃,而流程和仪式感逐渐会被淡化。


   “也许,有设计感、简约、随性、风格差异化的婚礼未来将引领仪式主流。”史康宁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