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5-16

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

作者:熊铁基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6日 16版)

  20世纪70年代末我研究《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在《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1984年又集结有关论文出版《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虽然“秦汉新道家”这一提法曾经受到学界广泛的注意,但明确赞同和使用这个提法的人不多。而同时引起的一个研究就是黄老之学的研究,先后有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著作出版,此二书皆从战国黄老之学讲起,包括秦汉“黄老道家”。而研究战国“黄老新学”的更多,如胡家聪的《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白奚的《稷下学研究》(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台湾陈丽桂的《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台北联经出版社1991年出版)更早一些,她在研究黄老思想时是注意了《秦汉新道家略论稿》的。我所说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关系十分明确,黄老道家也是我提到过或想到过的。

 

  “黄老”一词,在文献上有根有据,众所周知《史记》中就有: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韩非也“归本于黄老”,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还有盖公“善治黄老言”、陈平“本好黄帝、老子之术”等几十处“黄老”连称(参见《史记》有关列传、世家)。不论是说“黄老之言”,还是称“黄老之术”,或被称为“黄老之学”,实际上都是讲的道家思想,是以《老子》清静、虚无为核心的道家思想,突出的是在老子之前加了一个黄帝。

 

  随着黄帝传说越来越多,从战国中后期开始,黄帝的书也就纷纷出现了,《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二十七种冠以黄帝君、臣名的书籍:道家类五种,兵阴阳五种,五行类三种,神仙类四种,医经、经方各二种,天文、历谱、杂占、房中、阴阳、小说家类各一种。不难看出,这些黄帝书基本上可以归入“杂而多端”的道家,主要是道家人物创作的,而且如《黄帝君臣》十篇注所说:“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是战国时期的人根据《老子》的基本思想而创作出来的。实际上当然不只以上二十七种,近些年出土的简帛材料中,有不少被认为是属于黄老思想的文献,黄老之学的内容就大大丰富了。毋庸置疑,黄老之学是道家之学,是战国秦汉之际的道家之学,以《老子》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创造和包含了黄帝的各种思想和学问,这是道家发展和包容性的一次突出表现。

 

  道家抬高黄帝,创造黄帝书,应该是在与儒家争鸣中产生的。儒家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这是当时很明显的事实,道家抬出黄帝来,比尧舜更早,可以增强自己的争鸣资本,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托词于黄帝建立自己的学说,以便更有竞争力。

 

  西汉初年,当权者(张良、陈平、曹参、文帝、窦太后等一批人)信黄老之言,行黄老之术,黄老之学大显,于是到汉武帝时出现了黄老道论的集大成著作《淮南子》。

 

  由此看来,“黄老学”或“黄老新学”乃至“黄老道家”等等,当然会被使用。

 

  道家有极大的包容性,因而它能不断发展,有很明显的发展性。汉初极盛的黄老道家(或称道家的黄老派),与以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称之为“秦汉新道家”。“新”,就是讲的发展,道家思想不断发展,所以会有不只一次的“新”。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把魏晋时期的“玄学”称为“新道家”,他说:“‘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中国哲学简史》第253页)这是他对道家流派的阶段划分提出的。我看或者称“魏晋新道家”更为合适。按历史阶段划分,以后还可以有“唐宋新道家”。这些“新”,既有历史阶段的划分之意,包含着发展之意,也有内容上的“创新”之意。道家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

 

  以《老子》思想学说为根本的“道家”(“其要归本于老子”),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派别,研究者会使用一些不同的称谓,如按地区分有楚道家、齐道家、郑道家、秦道家等等;按时间分有先秦道家、战国道家、原始道家等等;还有老庄派、黄老派等分法。按历史阶段分有先秦、秦汉、魏晋、唐宋,无疑是几个区别明显的大阶段。各阶段有各阶段的特点,而且是一些特别突出的特点。先秦以老庄为代表,可以说有其原始性。战国秦汉,就是如上所述有黄老特色,当时创造了许多以《老子》思想为核心思想的黄帝书,是《老子》思想的发展和丰富。魏晋可以用“玄学”命名的“新道家”,其突出特点应该是吸收了儒家思想,是汉代以来“儒道互补”的结果,或者说是以道家为基础吸收和融合儒家思想的结果,玄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名教”,“自然”是道家的,“名教”是儒家的,玄学家们是站在道家的立场,讨论儒家的“名教”思想。然后,就是唐宋以后,道家(包含道教)的“新”,我看应该就是“三教合一”,道家、道教的“三教合一”,也是以自己“道”的立场为主的。

 

  由此看来,用“秦汉新道家”“魏晋新道家”以及唐宋以后的“新道家”(乃至当代新道家)来形容和说明道家的发展,比起“黄老之学”“玄学”等更有系统性。既能明确说明道家的发展性,也可以反映道家的包容性,“新”就新在道家对其他学派、思想的吸收、融合和包容。

 

  “秦汉新道家”比“黄老之学”似乎能更明确地反映道家的发展。

 

  (熊铁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