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瓷收藏》微拍群第六十七期拍卖预展(5月16日)

 天宇楼33 2016-05-16


拍卖时间:周一(5月16日)  晚上20点


拍卖地点:《宋瓷收藏》交流拍卖群


拍卖形式:全部无起拍,竞拍的阶梯是每次出价不低于100元,得标者收5%佣金。


入群需要认证,详情联系群主微信号“XuChineseArt”。

----------------------------------------------------------------------------

1号拍品

宋代 吉州窑 瓜棱 双系 酱釉 执壶

尺寸:高9.8cm

品相:全美品

体现了宋代注子“长流曲柄”,瓜棱造型别致,为利于注水犀利,流细长,胎薄尺寸大,因此能完整保留者极少,此全美品极难得。做工细腻精致,比例得当;釉色为介于吉州黑釉和酱釉之间,黑中泛紫,光泽较好。这种小型执壶在当时的作用无外乎茶器或者酒器,能保存完整,造型 别致,实数难得。



2号拍品

宋代 龙泉窑 百圾碎 黄釉 水盂

尺寸:腹径12.5cm,高6.5cm,口径4cm

品相:底部有处冲线,其余全美

南宋晚期龙泉窑文房器中的精品,黄釉,开片类官窑,有梅花片、鳝血、百圾碎之称。如玉的温润感,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这一类在日本被称为“米色官窑”,被认为是最接近官窑的一种龙泉品种。小口,宽肩,器型饱满,龙泉窑称著于世的极简的形制和优雅的釉色,均能从此件器物中体现。釉面拉胚均匀,修胎规矩,体现宋瓷简素的装饰审美。便于掌中把玩,是不可多得之精品。


3号拍品

宋代 龙泉 金村窑 莲花 罐

尺寸:连盖高10.3cm

品相:全美品

平肩,肩往下收窄,平底,罐盖下口内收,器身以仰覆莲瓣纹为饰,层层迭迭,釉色青中带灰,别致优雅。 随着佛教的繁盛,以莲瓣纹为饰的器具应运而生,其他使用仰覆莲瓣纹装饰的例子,可见上虞市博物馆藏一件越窑青釉刻花盖盂,以及义乌市博物馆藏另一件越窑盖罐,另见一件出土自苏州虎丘山云岩寺的越窑刻莲花纹盌及座。龙泉窑在北宋早期曾以烧制这类越窑型产品而闻名,其顶尖产品可与上林湖所出一较高下。此盖罐无论纹饰造型,均为龙泉金村窑越窑型瓷器中的精品。 


4号拍品

宋代 吉州窑 剪纸贴花 玳皮盏

尺寸:口径11.8cm,高6cm

品相:口沿有修复

器口微微内敛,斜壁,深腹,底心平整,浅圈足,足心浅挖。内壁口沿凸饰一周扁带状纹,仿沸水溅溢,外壁相对应处一圈微凹,便于持握。看似微小的变化,却体现着古代匠师们无限的智慧。内壁釉色鳝鱼黄,满布细小的网格状开片,其上剪纸贴花菱形花纹。外壁施釉到底,釉层薄,色显蛋黄。底足露胎,胎色米黄,粗松似陶。此件底釉为吉州窑高级釉色,日本茶道圈称之为玳皮盏,为一代名品。


5号拍品

宋代 赣州窑 白覆轮 油滴盏

尺寸:直径10cm,高5.4cm

品相:全美品

直口,圆弧腹,卧足。全器施以黑釉,满布铁锈花状油滴,触之有凹凸感。油滴盏也称鹧鸪斑盏,产量稀少,其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类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它也像水面上飘浮的油珠,被日本称为油滴。口边一道肥厚的白釉箍边,既为烧制时不易变形,也使得唇与盏的接触更加平滑舒适,黑白相间平添意趣。白覆轮和油滴都为盏中名品,集于此件实属难得!其造型古色古香,秀雅溢趣,初看似粗,细赏极精,既不施艳丽的色彩,也不彩雕绘画,却给人以质朴的美感,具有精深的工艺制作水平,置于掌心,银星闪烁,色彩变异,反复观赏,百看不厌。


6号拍品

宋代 龙泉窑 划花 束口碗

尺寸:口径10.9cm,高5.3cm

品相:口边有一处修复,底足有小磕

此束口盏釉色青绿,色泽饱满均匀。其口缘外张,下渐向内束收,深腹、小圈足,釉施及底,通体粉青釉,内带剔花纹饰,自然流畅。束口碗是南宋到元时期南方较流行的一种碗式,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生产,然龙泉窑的产量相对较少。类此碗式主要为作饮茶用途,本碗形制优美,釉色清雅,是龙泉大窑所产之佳作。


7号拍品

宋代 建窑 乌金釉 兜口盏

尺寸:8.4cm,高3.6cm

品相:里心一粒粘砂,其余全品

盏砂胎施黑色乌金釉兜口,釉面较厚。乌金釉银毫盏属建盏中的稀有品种,乌金釉底色为纯色釉中的至尊,是茶人斗茶品茗的佳器。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说的便是此类乌金釉茶盏。此盏为建窑中小尺寸的兜口盏,颜色均匀内敛,修足为小盏中难得的规矩、正圆,是同类小盏中的顶尖品!。适合当代人的饮茶方式,具有改善汤水效果的作用,也平添与古人对话的饮茶意趣。


8号拍品

宋代 龙泉窑 黄釉 渣斗

尺寸:口径10.9cm,高5.3cm

品相:口边一处原片金缮

喇叭口、直颈、扁圆腰、圆足。胎色灰白,上施米黄釉,圈足釉与裸胎结合处有一条火石红色线条,圈足底露胎。渣斗口大,用以在宴会场合盛放菜渣和茶渣,元人笔记称:”宋季大族设宴,凡案间必用筋瓶、渣斗。”此件龙泉青瓷渣斗造型稳重而胎体轻薄,釉色秀美且肥润似蜜蜡,堪称难得。同类品见于1974年简阳县东溪园艺厂宋墓出土的同类渣斗。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