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针灸流派名家篇】陆氏针灸|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为什么73 2016-05-16

【海派针灸流派名家篇】陆氏针灸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原创 2016-05-16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岐黄养生堂

新朋友点击上面的【岐黄养生堂】一键关注!

小岐说

“海派中医”具有特征鲜明、创新能力强、影响力大等特点。海派针灸是海派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针灸流派里影响较大、特色突出的一支,具有地域性广、开放性强、包容性大等特点。海派针灸又包含众多流派,如陆氏针灸、方氏针灸、杨氏针灸、承氏针灸、黄氏针灸、华氏项丛刺,以及海派针灸学家金舒白、奚永江等。他们均为海派针灸的开拓与发扬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并为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今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家做一介绍。




  创始人陆瘦燕(1909~1969年),江苏昆山县人,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和教育家。陆氏出生于上海市嘉定西门外严庙乡一个针灸医师家庭,其父李培卿系素有“神针”之誉的针灸名医,育有6子2女,他排行最小,因出嗣陆门,故改姓为陆,迁居昆山。

 

 陆氏天资聪颖,幼年精读《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类经》、《针灸大成》等书,少年时随父习医,自幼耳濡目染其父针灸治病救人的奇效,故夙兴夜寐,勤奋攻读,秉承家学,针术精湛。1927年后,即先后在昆山及上海悬壶济世,因针刺沉疴,屡见奇效,求治者络绎不绝,成为一代名医。


 在旧社会,中医受到歧视,针灸更被斥为“不科学”,与江湖术士等量齐观,政府企图取缔中医。陆氏认为必须重视对祖国医学理论的整理和发扬,提高中医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强中医队伍的团结,才能振兴中医事业,为此,他竭尽全力,在上海报刊上开辟《燕庐医话》专栏,宣传针灸知识,弘扬祖国医学理论,并整理针灸医籍,结合临床经验,撰写了《针灸正宗》第一集“中风预防法”、“金针实验录”和第二集“金针心传”、“穴位释义”。又于1948年和夫人朱汝功医师共同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亲自编写了讲义,函授学员遍及国内外,并在东南亚创办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分社,为针灸医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他与原上海教学模型厂协作,设计创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型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与第一套脉象模型,分别获1964年国家工业产品二等奖、三等奖。他与夫人朱汝功共同整理,总结了经络、腧穴、刺灸、治疗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和临床经验,编写了《针灸学习丛书》,先后出版了“丛书”中的《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等分册,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还在海外出版发行。现在“陆氏针灸疗法”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及国家级非遗名录。


专题简介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内容源自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基地。它将从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海派名医故事、海派针灸流派、海派妇科流派等多方面介绍海派中医,旨在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渠道,把海派中医文化传递给您,把更权威、优质的中医养生知识推送给您




往期回顾

全新专题来袭!海派中医让您感受不一样的中医魅力!


【简介篇】走进海派中医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走近名老中医|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蒋维乔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郭柏良及其验案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顾渭川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向迪琮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殷震贤及其趣闻轶事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张慕岐及其腰痛验案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张赞臣及其与“三一七”国医节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篇】《琥珀泛香浓》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篇】裘沛然先生《论养生 诗五首》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篇】《曹颖甫诗词五首》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名医故事篇】丁氏家族之丁甘仁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基地专题


【海派名医故事篇】丁氏家族之丁仲英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名医故事篇】丁氏之丁济万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名医故事篇】刘树农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本文编辑:小岐

文章内容来自:海派中医文化科普基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