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善忱针灸经验点滴

 博学多思写 2016-05-16

作者/刘乾和等

编校/三三


【导读】学针灸的应该都读过张善忱老师的《内经针灸类方》,书中按照疾病系统地将《灵枢经》原文翻译并解释一番,给小编的启发很大。今日分享此文,讲述张老师临床常用的几点经验:平冲首推大陵配内关,曲池加阳陵善于舒筋活血等等。

 

一、手法的运巧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而针刺的补泻正是靠正确掌握和运用针术手法来实现。针刺手法的熟练与技巧是针刺治疗疾病取得疗效的关键也是减轻刺痛治愈病人疾苦的根本所在。

 

记得还是在我们刚进入针灸临床实习阶段接诊了一名遗尿症的患儿。每当我们给他治疗总是惶恐不安而呼痛施术困难需要家长尽力协助。张老师发现此情遂亲自为之针治。只见他和患儿谈笑自如说话间针已进到一定深度。随着见到的是双手协调的动作配合:左手在切按右手持针捻转、提和刮弹。患儿对时时发出诱导的刮针声和引逗动作听得出奇坦然接受治疗。术毕我们重点请教了进针、循按和刮针手法。张老师耐心地指出关于进针手法前人早有论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人不痛之因。”

 

左手重切加之循按才能使气血宜散不伤荣卫右手持针轻轻捻转而徐徐刺入这是防止或减少进针刺痛的主要方法。他强调要牢记《难经》所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还指出在进针、行针时两手需要动作协调进行。这都是针刺时的必行之法。进针后连续所作的就是捻转、提插和刮弹、循按。循按主要是为行针候气促使针感的传导左、右手均可进行。如在右手进行捻转、提等手法时左手应同时循按、轻巧拍打经络循行路线以促使得气或补泻作用的产生。

 

刮、弹手法可交替进行。刮针手法有补泻之不同可单手亦可双手。单手是用拇指或中指指甲由针柄的下端向上有节奏频频刮动针柄另以中指拇指刮时或拇指中指刮时指腹抵住针柄末端将针固定而免使针外出。双手刮针是用双手中指屈曲后固定针柄下的针身双手拇指甲同时由上向下针根部频频有节奏地刮针柄。一般是向上刮为泻向下刮为补。张老师还强调手法的运用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穴位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手法不能呆板地固执一法而要灵活运用。

 

二、胃俞穴的特殊应用

 

通常认为胃俞穴有治疗胃肠疾患的作用。而笔者在从师学习期间曾遇一例右侧下关节功能紊乱又称弹响颌)的病人。患者赵26系某歌舞团琵琶演奏员。自述于半月前发觉张口紧张张口时并发出响声无明显疼痛。发病后进食馒头都有困难。令其张口检查时上、下齿之间的空隙连手指也进不去。经针灸治疗10余天病情不见好转患者担心继续发展会出现严重后果。笔者翻阅病历已连针刺加艾条灸局部12其所用穴位皆以下关、颊车、合谷等穴为主亦考虑除上述主穴外并无更合适穴位可取。但实践证明上述治疗己无疗效遂请教老师。张老师看了病历后又进一步问了病史接着对病人进行检查。他用右手拇指按压患者右侧胃俞穴再令患者作张口试验此时顿觉张口轻松。张老师指示可再配合足三里穴同时针刺。按此医嘱连续针刺数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此后我们询问对该患者的处理当时为何能考虑到用胃俞张老师解释:从理论上讲患者病处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此乃胃热循经上蒸而致故取穴胃俞、足三里以调胃理气实为常规用穴。但接着又说胃俞治疗此症有一定的条件必须是在按压胃俞穴时有明显的

压痛同时患者感到张口舒适方可采取。《灵枢·背腧》指出: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后来在临床实践中又遇到了类似上述病人实践验证了张老师的经验确实如此。

 

三、平冲降逆首推大陵配内关

 

大陵配内关当属本经的原络配穴。张老师在授课时介绍了临床运用大陵配内关的经验指出“本法治气上冲胸当心而痛有很好的效果”。这在当时教科书上没有直接的记述特别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后在临床工作中确实遇到了具有此类症状的病人验证了这一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患者贾xx35农民。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溃疡病。就诊时其家属介绍每晚呈规律性发作上腹痛其痛剧烈。患者身体蜷卧,面色晦暗呻吟不已切脉弦紧。自述心下阵阵发作有气上冲样作痛按之心下稍舒考虑其痛为胃气上逆之胃院痛遂给予针刺中院、内关、足三里等穴其痛未能控制。此刻忽想起张老师的经验立即加刺大陵则攻冲样作痛很快消失。次日晚上又发作上腹疼痛当时并未出现心下攻冲样作痛因此仍按常规针刺内关、中院、足三里。就在行针时间又出现心下有气上冲样作痛并说今晚针刺效果不及昨晚。据此又加刺了大陵当针进到一定深度稍一捻转、提插则心下攻冲样作痛又立即消失。如此效验深刻于笔者脑海之中。

 

张老师指出“大凡心胸胁肋之疾皆可酌情取之。若能依据病情进行加减化裁其适应之病更为广泛。如肝气郁结而致的胸胁痛可酌配阳陵、太冲脾虚胃寒作痛加大都、公孙奔豚气逆可加气冲、照海用之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内关、大陵二穴相配既能养心安神又可理气止痛其宽胸理气之功、平冲降逆之效用之无不立见功效”。还指出“临床应用时为了减少病人刺痛和避免取穴过多可采用左内关、右大陵的交叉取穴法”。

 

四、阳陵配曲池舒筋活血

 

针刺处方的基本规律是循经取穴。临床处方常采取局部、邻近和循经三种取穴方法一旦运用这些方法取不到疗效则我们常感到为难。张老师往往对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取效的患者提出新的配穴处方,以出奇制胜。我们记得也是在从师学习期间接诊了一位腕关节劳损病人经老师指点方取得了满意疗效。

 

患者王xx27某戏曲学校扬()琴演奏员。临床表现为两手腕活动时作痛影响正常工作。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腕关节劳损建议作针灸治疗。至笔者接诊时已针刺10余次但病情仍不见好转。翻阅病历既往所用穴位多为合谷、外关、内关、阳池、手三里、曲池等。笔者考虑前穴所用不效必当另开新路就此请教于张师。经老师诊视后令取阳陵泉、曲池二穴针刺时使曲池针感到达手指阳陵泉针感上行。经如此治疗7腕关节疼痛明显改善。又继续针刺7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张老师指出腕关节劳损乃筋脉之疾治当舒筋活络养血。阳陵泉、曲池均为合穴阳陵泉又为筋之会穴二者相配既可舒筋活络又可活血养血共奏养血舒筋之效。故可使腕关节作痛消失。

 

五、人中配后溪治疗腰扭伤

 

老师在讲授后溪穴时介绍了用人中配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认为两穴相配治疗急性腰扭伤常有针到病除的效果。当时我们感到既惊奇又怀疑原想若有病人进行验证就好了。后来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不少急性腰扭伤病人遵师之教而治之确有立竿见影之效。

 

首例是一位张姓老太太68岁。由于搬重物突然感到腰部疼痛脊柱强硬活动十分困难既不能转侧俯仰又不能蹲坐起立。由陪人送到医院。经询问病史和检查诊断为急性腰扭伤。即给予针刺人中得气后又接着针刺后溪待针感达到酸、麻、胀时即令患者活动腰部。开始患者有顾虑不敢动经活动腰部果真感到轻松蹲坐起立及俯仰转侧疼痛失。老太太甚为高兴陪诊家属也感到惊奇,在场的一些实习医生见此情景均发生了兴趣默默作了记录。

 

老师在授课时指出人中配后溪治腰痛乃是督脉有病治督脉之法适用于病在督脉循行路线上的急性腰扭伤。若病在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上的腰痛则当针刺委中、阳陵泉等穴可参阅《素向·刺腰痛论》之法。至于肾虚腰痛则非属人中、后溪之症。

 

结语

 

本文仅是将笔者从师学习期间所熟悉并经临床实践验之有效的经验简要整理而成。遗憾的是随师学习时间较短且至今相隔时间又长。张老师在授课和在指导临床实习时传授的经验实不仅于此故本文仅介绍张善忱老师针灸经验“点滴”。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本文选自中医杂志1983年11期,中医集结号编辑整理,尊重知识和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与原作者。

--------------------------------------------------------

中医集结号

传递中医正能量

集结中医有志之士

加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