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壶赏析---清-何心舟-王东石-丁山农合制铜镜井栏壶
随缘堂

 
茶室本是一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之地,但总有一"茶"字,就有网友建议论一论"茶"经,由于本堂不常品茶,对这茶艺茶叶外行一个,但有收藏几把茶壶,故对紫砂壶曾涉略一二,就来关公面前卖卖大刀,各位茶客请勿见笑。
图中此壶曾为本堂收藏,故对此颇为了解,此壶为清末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丁山农合作,制于光绪元年。此壶采用宜兴上等泥料,壶色白中泛黄,短流、平底、壶盖为仿汉代古铜镜之式样,壶式呈井栏形。底款为“浙宁玉成窑制”。
浙宁玉成窑是同光时期宁波慈城镇的紫砂名坊,该紫砂坊由清代宁波书法大家梅调鼎所创办,日本书坛称梅调鼎为”清代王羲之”。梅调鼎当年曾聘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为其作壶,他们都以制壶为乐,常与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海上画家往来密切。
此壶名家荟萃,为文人壶,据铭文可知,此壶为海上画家胡公寿的巧思妙想,后由何心舟、王东石、丁山农合制,其所赠之人则是海派大家任伯年,极具文人情趣品味。
百度人物介绍:
何心舟,号曼陀华馆,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制壶名手,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曾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
王东石,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
丁山农:清中晚期慈溪制壶名家,于玉成窑制作各类紫砂器物,常与何心舟、王东石等合作制壶。
胡公寿
(1823—1886),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初名远,号瘦鹤、小樵,别号横云山民,以字行,寓上海。工画山水、兰竹、花卉,萃古今诸家之妙,成一大家。江、浙名士无不倾服。书法出入于平原、北海间,独具体势。
任伯年
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任颐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生于鸦片战争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声显赫的画家。少时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绘画。...
梅调鼎(1839-1906年)别号字友竹浙江兹溪人。精于经学能诗善画尤擅书法。一生未仕生活清苦无意名利虽书誉日隆达官巨贾竟以高价求其书法作品夷然不顾曾以一联榜其门曰:“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以此谢绝。赧翁与韵石合作的紫砂茗壶佳品皆颇饶艺趣铭文切题书法秀雅镌刻工细制技精妙壶泥配制亦颇为讲究质坚砂匀粗而不糙。梅调鼎的壶铭书法步陈曼生后尘直追“曼生壶”余韵向“文人壶”演进。
玉成窑窑址
在今浙江宁波慈溪(系清末绍兴地区的民窑,今宁波江北区慈城?),该窑烧制时间为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玉成窑产品品位甚高数量不多均为精品。主要参与人物为慈溪籍书画家梅调鼎。梅调鼎清末著名书法家、画家梅调鼎喜品赏佳茗更爱紫砂茶壶。他生前为玉成窑紫砂壶所刻壶铭已为国之瑰宝。晚年出于文人爱好与友共同在家乡创办“玉成”
紫砂茶壶窑。
“玉成”辞意为成全,用作紫砂窑名寓意指紫砂壶身价不凡,可与美玉媲美。梅调鼎称其好友为壶痴、骚人。通过一款瓦当造型的《瓦当壶》题诗中,多少说明了他创办玉成窑的初衷:
半瓦神泥也逐鹿,延年本是人生福。
壶痴骚人会浙宁,一片冰心在此壶。
玉成窑所造壶形制,似曼生十八式合欢壶之变异嘴稍长把阔扁盖平扁桥钮从功能上改制茗壶。底署“浙宁玉成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