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二代,败家子,恃才傲物,成就大藏家张宗宪的瓷器收藏世界!

 天宇楼33 2016-05-16

导读:张宗宪祖籍江苏苏州,自称“云海阁”阁主,其祖父张揖如是近代竹刻巨擘,尤其擅长扇骨微刻,缩写金石,鬼斧神工,称誉一时。其父张仲英,为上海滩古董界之翘楚,在五马路开设有著名的“聚珍斋”古玩、珠宝行,经营项目以明清官窑为主,兼营古玩、金石、书画。他自幼和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吃住在东四牌楼的“敦华斋”。当时“敦华斋”是驰名全国的古玩店铺,老板是鉴定瓷器的泰斗孙瀛洲先生,张宗宪与在这里学艺的耿宝昌成了莫逆之交。这些经历为他以后在艺术市场中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宗宪1948年只身来到香港发展,并在1951年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古董店“永元行”,后来陆续在旧海运大厦开了两个首饰店、一个古董店。(配图为2006年香港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藏瓷专场中的藏品。)


从纨绔子弟到收藏大家张宗宪的故事,听来总有一股传奇似的江湖豪气。只不过他的豪气不是年少轻狂,而是恃着“才”和“财”的底气而迸生出来的。这个1929年出生于旧上海古董珠宝商家庭的三少爷,年少时也可以像一般纨绔子弟一样出没十里洋场、败光部分家产;而20岁时却只身闯荡香港,想干出一番事业。初到香港,张宗宪并未继承家业从事古董生意,而是经营服装。直到1951年才正式开设自己的古董店,店名为“永元行”。开始开设古玩店是很艰难的。上世纪40年代末,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纷纷避居香港,香港顿时成了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庆幸的是,北方来了一个梁雪庄(三爷),梁三爷对他颇为赏识。于是,张宗宪就硬着头皮向梁三爷借了十两金子,当时十两金子约合2700港元。  张宗宪曾收藏的张大千《荷花》 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汇去3000港元,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发来一批旧工艺品。也就是这批货,成就了年轻的张宗宪。这批货旗开得胜,很快就卖出去80%,收款1万港元,还清了梁三爷的借款。这就是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康熙,青花龙纹瓶,H:24.1cm


 嘉庆,粉彩缠枝莲纹葫芦瓶一对,H:18.5cm


 康熙,豇豆红釉暗花团龙纹太白尊,H:12.7cm


1989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650万元港币,帮台北鸿禧美术馆创办人张添根购得清雍正“珐琅彩芙蓉芦雁杯”,创下当时清代瓷器最高纪录。


20世纪60年代起,他开始了坐着飞机,穿梭于伦敦、纽约、香港、东京之间,赶赴苏富比、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拍卖会的奔波生活。


1992年,他遴选藏品118件,在英国伦敦举办“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展品中不仅有宋代五大名窑之珍藏,还有明清精品无数。此次陶瓷精品展震惊了西方,展览结束后出版了《云海阁藏中国陶瓷精品》一书,影响很大。


 乾隆,粉青釉浅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瓶,H:18cm


 明弘治,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D:26.2cm


 明万历,五彩龙凤纹八棱盖罐,W:10.8cm


乾隆,仿掐丝珐琅粉彩福如东海盖瓶,H:33cm 


祖籍苏州,长于上海的张宗宪先生对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1992年和1993年,张宗宪先生就分别将多年收藏的瓷器、书画等文物224件捐赠苏州博物馆。2008年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张宗宪收藏的掐丝珐琅器。2009年3月29日,在苏州博物馆展出收藏在苏州“张园”的古玩杂件珍品(“张园”为张宗宪在苏州的庄园豪宅)。2012年,在苏州博物馆展出“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鼻烟壶特展”。


2002年,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张宗宪收藏的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成交,购买者是他的妹妹张永珍女士,创下了当时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后来,这件宝物被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在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张永珍再以1.5123亿港元拍得张宗宪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最后一张配图),再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清雍正,粉彩缠枝葫芦蝙蝠纹盌,D:12cm


 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H:26.5cm


 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扁壶,H:36.5cm


 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纹贲巴壶,H:19cm


 乾隆,青花云龙纹环耳豆,H:17.5cm


 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D:11.3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