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蔷薇科:白鹃梅与石斑木

 璇琮坑 2016-05-16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Exochorda racemosa ),蔷薇科白鹃梅属落叶灌木,高达3~5米,枝条细弱开展;小枝圆柱形,微有稜角,无毛,幼时红褐色,老时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钝,平滑无毛,暗紫红色。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圆倒卵形,长3.5~6.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稀有突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稀中部以上有钝锯齿,上下两面均无毛;叶柄短,长5~15毫米,或近于无柄;不具托叶总状花序,有花6~10朵,无毛;花梗长3~8毫米,基部花梗较顶部稍长,无毛;苞片小,宽披针形;花直径2.5~3.5厘米;萼筒浅钟状,无毛萼片宽三角形,长约2毫米,先端急尖或钝,边缘有尖锐细锯齿,无毛,黄绿色;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3~4枚一束着生在花盘边缘,与花瓣对生;心皮5,花柱分离蒴果,倒圆锥形,无毛,有5脊,果梗长3~8毫米。花期5月,果期6~8月。产河南、江西、江苏、浙江。生于山坡阴地,海拔250~500米。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以上五图是博友“老张看世界”所拍,特此说明。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白鹃梅与石斑木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 ),蔷薇科石斑木属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4米;幼枝初被褐色绒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于无毛叶片集生于枝顶,卵形、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 (2~) 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光亮,平滑无毛,网脉不显明或显明下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脉稍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5~18毫米,近于无毛;托叶钻形,长3~4毫米,脱落。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锈色绒毛,花梗长5~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狭披针形,长2~7毫米,近无毛;花直径1~1.3厘米;萼筒筒状,长4~5毫米,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至线形,长4.5~6毫米,先端急尖,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柔毛;雄蕊15,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梨果核果状球形,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果梗短粗,长5~10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产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生于山坡、路边或溪边灌木林中,海拔150~1600米。日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木材带红色,质重坚韧,可作器物;果实可食。

 

本种形态变异很强,叶片大小、宽窄、叶边锯齿深浅、网脉显明下陷与否,差异很大,苞片和萼片线形或披针形,萼筒外面无毛或被绒毛,花瓣倒卵形或披针形,雄蕊或长于或短于萼筒,因此有人描写为多数变种变型,甚至三个不同的种,现在合并为一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