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尾榫的由来及燕尾榫制作视频

 昵称27427779 2016-05-17

 

   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燕尾榫。无论是挂肖还是串肖;无论是箱柜抽屉还是升斗结构;无论是明扣还是暗扣都无一例外地充分利用了这一原理。


   在修复古旧家具时,我们也应该以精湛的传统手工艺为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比如,接榫要生根,即在不同的方位采用不同方向的燕尾方法。这样的修复增强了接榫的力度,并巧妙地应用好部件的部位,以减少外露部分,以保持老包浆。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榫卯做的牢固,家具就结实耐用,榫卯做的松动,家具就容易损坏,所以说榫卯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家具的使用寿命。


   榫卯的种类非常多,家具的不同部位需要用不同的榫卯来连接,在众多榫卯之中,燕尾榫连接非常牢固,也最能体现家具的工艺水平,在明清时期,燕尾结构就被匠人充分发挥。比如大木工的房屋木架上、升斗结构等等。那么,燕尾结构到底是怎样由来的呢?   

燕尾榫的由来历史非常久远,在很久很久以前,鲁班爷接受了一项关于建立一所风水亭的任务。鲁班爷当时想:“现今已经建造了这么多亭子,我应该建一座别有风格的!”


   三个时辰过去了,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建筑方式,却已至晌午了,鲁班爷的妻子就特地为他做了一条整鱼,用筷子的一头扎进鱼嘴另一头托鱼尾将这条鱼放在盘子里。鲁班爷看见后,眼前一亮,大声叫道:“有了,太妙了!”于是,鲁班爷就把小亭子的柱子设计成有两条鱼相对,由一棵柱子分别由鱼口相接,鱼鱼相望,连连有余。

   初步方案订下来了,但是怎样连接才更有力呢?当他进入了沉思时,突然耳边传来了小燕子声嘶力竭的惨叫声,打断了鲁班爷的思绪。抬头看见一只可爱但已受伤的小燕子挂在了两根晾鳔的绳子上,鲁班爷非常心痛,轻轻地把小燕子取下来。他发现小燕子的后尾呈八字形的卡在了两绳之间。他立刻召唤夫人给小燕子包扎好伤口,放在棉花上,每天照料,直至伤愈回归大自然。


   在这段时间里,鲁班爷从中又受到启发,由此就萌发了用燕尾方式连结两条鱼头部的想法,使之更有竖劲和抗衡力,而这一结构方式被他命名为“燕尾结构”。


燕尾榫被发明之后,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家具之上,到明清时期,燕尾榫被发挥到极致,尤其在家具上,燕尾榫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方式,如带托泥的古典家具中,大多是凿眼或栽木肖使腿与托泥相连。而宫廷造办处的家具珍品的结构是由托泥的两条边各出一半燕尾,而腿子的下端出梯形榫,在这种家具只上半部组装好后,腿子与托泥组装在一起形成合拍燕尾榫卯。这种结构方式只要托泥不散架,腿子就永远不会与托泥分离。 




燕尾榫是一种最结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连结木板末端的结合方式。传统上,手工制作的燕尾榫由一系列的头榫和尾榫构成,尾榫的大小一般为头榫的两倍左右。手工制作燕尾榫可以按照自已要制作的家具来设计燕尾榫的形状,尺寸,样式。燕尾榫有很多种类,如半透式,隐藏式,斜接式等等,简单或复杂角度的燕尾榫都可以制作。半透式燕尾榫因为只能从侧面看出来得名。通常用于抽屉前面板的结合,但也常常用于别的地方。制作方法基本上与全透式燕尾榫相同。


1.  制作半透燕尾榫时,先制作尾榫比较容易些,首先确定尾榫长度,并用划线器进行划线




2.确认确认尾榫位置,画线



3. 锯开并凿除尾榫中间不需要的部分,修整平滑



4.将榫头的轮廓复制到面板的横截面上



5.确定头榫深度,进行划线



6.锯开并凿出中间不需要的部分



7. 凿榫间时,半透式燕尾榫的尾榫内部角落只能用凿子锛出来,用锯锯不到,因此要边凿边清理木屑。所有的榫间部分都凿到边线后,少加修整就可以试安装了。



8.对齐安装



9.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