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人编年史

 SZTsmz 2016-05-17

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想象过机器人的功用,他写道:「如果每一件工具都被安排好甚或是自然而然地做那些适合于它们的工作……那么就没必要再有师徒或主奴了。」




这应该是西方人最早对机器人的概念了。

 

而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工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艺妓(歌舞机器人),可以说是最早的娱乐机器人




春秋时期,鲁班制作的木鹊可以飞行三天三夜,应该是最早的无人机

 



东汉时期张衡研制的司南车,是最早的车载导航




诸葛亮所制的木牛流马,应该是最早的军用负重机器人


 


长久以来机器人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憧憬,技术爆炸则是机器人每每发生巨变的重要因素。


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大爆炸,它标志着人类从农耕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蒸汽机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逐渐代替人类从事更多的体力劳动。人类开始惊叹巨型机器带来的便利,形成第一轮机器崇拜。




钢铁巨兽、冒着蒸汽的机器、精巧的齿轮构成工业革命时代机器人形象的轮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蒸汽朋克」应运而生。

 


比利时艺术家stephane halleux在蒸汽时代就有许多大胆幻想的作品:

 


时至今日,「蒸汽朋克」已成为复古经典的代名词,在流行文化中稳稳占有一席之地:




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 




《地狱男爵》

 



魔兽中的地精一族




经典街机「合金弹头」


电气时代


电力的使用是人类迈向现代文明的伟大飞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空间,这一时期的机器人不再只是帮人干活的「机器」了,而是真正开始出现「人」这一形态。


美国西屋电器1939年发布了家用机器人Elekro,是历史上第一台电力驱动的机器人,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还能抽烟。虽然没什么实际功能,但足以激发人类对机器人的无限遐想。

 



从这期间流传下来的资料可以发现:人形机器人大量涌现,钢铁巨兽变成了钢铁巨人

 



大纪事:


罗素姆万能机器人,1920年




1920年Karl Capek在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提出了「ROBOT」一词,成了机器人的专有名词;


玛利亚和大都会,1926年




导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拍摄了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这部无声电影将场景设置在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城市中。影片角色中有一个女性机器人——这是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它采用了一位人类女性的外形,目的是破坏劳工运动。

 

机器人三定律,1942年




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发表了一篇名为《环舞》(Runaround)的短篇小说,其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第一部机器人漫画诞生,1952年




手冢治虫的机器人漫画《铁臂阿童木》问世,63年推出同名动画片,开创机器人动画先河。

 

1956年,马文.明斯基联合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影响了后几十年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晶体管时代


此时机器人已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大量夸张的机器人形象开始裂变。传感器的带入,使机器人的操作性和自动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催生了人类对机器人第三次大规模的想象,大量对于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和场景设定层出不穷。

 




在同一时间轴下,工业机器人也开始进入生产环节并走向成熟。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它在1961年被投入通用汽车公司(GM)的一条汽车装配生产线正式开始工作。

 

微机时代


得益于运算效率和运算速度的提升,复杂的家庭场景中也开始有了机器人的身影。另一方面,因为计算机CG技术的长足发展,更多脑海里想象的机器人形象也可以真实的被呈现出来,人类对机器人的想象空间彻底的释放出来。


很多耳熟能详的机器人形象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R2-D2C-3PO出现在了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执导的影片《星球大战》(Star Wars)之中,可以说,这两个勇敢机器人的名声在现代文化中最为响亮。

 


     

《终结者》系列,不用多说了吧,州长巅峰之作




《机器管家》

 

这一时代,真实世界的特殊应用机器人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丁降临,1993年




一台名为但丁(Dante)的八脚机器人试图探索南极洲的埃里伯斯火山,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由研究人员在美国远程操控,开辟了机器人探索危险环境的新纪元。

 

探路者,1997年




小个头的「旅居者」探测器(Sojourner Rover)开始了自己的火星科研任务,它的最高行走时速为0.02英里,这台机器人探索了自己着陆点附近的区域,并在之后三个月中拍摄了550张照片。

 

人类最好的朋友,1999年




索尼公司(Sony)的机器狗「爱宝」(AIBO)让科技产品爱好者一见倾心,这款售价2,000美元的机器狗能够自由地在房间里走动,并且能够对有限的一组命令做出反应


能走路的阿西莫器人,2000年




本田汽车公司(Honda Motor)出品的人形机器人阿西莫(ASIMO)走上了舞台,它身高1.3米,能够以接近人类的姿态走路和奔跑。


机器清洁工,2002年




iRobot公司发布了Roomba真空保洁机器人,这款造型类似飞盘的产品售出了600多万台。从商业角度来看,它是史上最成功的家用机器人。


勇气号探测器,2004年



美国宇航局(NASA)的勇气号探测器(Spirit Rover)登陆火星,开始了探索这颗星球的任务。这台探测器在原先预定的90天任务结束后继续运行了6年时间,总旅程超过了7.7公里。


现在


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不仅能与我们「对话」,还具备自我GPS定位和自动躲避障碍物等能力,其中一些 聪明 机器人已经可以担任服务员和保姆等工作。




而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能力、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但是,可以预见到的有一件事情,就是人的重要性。




XRESA,专注智能机器人形象设计的靠谱公司。电影、新闻、未来,小X酱与大家分享机器人的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