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文摘参考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6-05-17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怀旧空吟闻窗赋”意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含义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 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4.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和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5.山坡羊·潼关怀古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受苦遭难的现实的同情和关注。
 6.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出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非常乐观自信。
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花喻雪,将春景比冬景,意境壮美,颇富有浪漫色彩。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
8.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的融入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10.渔家傲秋思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11.江城子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持节云中“句 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将军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将军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将军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这是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13.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意,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割”字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流露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有所作为的雄心和气概。
14.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5.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是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直,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写出了落日之低,以十分工整的对仗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描绘的入木三分。 
16。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时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描写大江滚滚远去的形象,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此联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17.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18.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
19.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把“日”与“春”人格化,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0.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21.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2.《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穿行于山峦,溪流之间,山径依稀难辨,迷惘之中,前面忽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使人联想到人们遭遇挫折,面临困境时,在扑朔迷离之际,眼前出现新的天地。它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对前途充满希望。
2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25、《秋词》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宵”
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赋予“秋”以“鹤”的形象,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昂扬气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一反前人悲秋的基调,表明诗人明快乐观的心境。
26、《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诗句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27、《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上山巅,就不用担心浮云遮挡远望的视线。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不被假象迷惑,看到本质的道理。
28、《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诗人以“春蚕”“蜡烛”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到死丝方尽”反言之,则不死不尽,犹言我对你的爱至死不变,“泪”与“思”合,有思即有泪,成灰有不死则泪不干之意。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深及爱情的至死不渝,今天用以表现对事业的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29、《相见欢》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作难理的麻丝,后人多用“剪不断,理还乱”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句运用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没有明说离愁的滋味,却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
30、《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把愁思化作“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泓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
3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句富含哲理,诗人认为人寿有限但精神应该无限,生命长短并不全由天定,人的主观努力也颇重要。
廖小春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免费中学名师视频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