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由职业社交走向深度社交

 时间变成水 2016-05-17

从2005年天际网成立至今,职业社交已不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无论是最初的若邻,经纬,还是后起脉脉,拉勾,中国陆的职业社交之路依然遵循着领英模式。相信很多朋友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尽管社交App已充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社交网络的接触面不断扩大的同时,社交却愈加脱离交际的本质,进而逐渐沦为营销工具。对于上班族而言,职业社交网络需要同时侧重于深度和广度。广度很好理解,微博,微信,脉脉,赤兔等社交平台加的好友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多,接触的信息量就会越大,这就是广度。但对于社交的深度,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却极易忽视。我们可以将深度理解为从社交网络里取得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请各位回顾一下,在您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多少人是您从未联系过的?您与之前的同学(高中大学),合作伙伴,公司同事 (先前公司)等存在过共同经历的熟人已有多久未联系? (注意,对话必须在长达一分钟以上,点赞不算)。在您需要帮助时,您是否能从App的好友名单里迅速挑出几个名字,并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或帮助?笔者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以上问题会陷入沉思。每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平均会与近3万人建立共同联系,这里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租房邻居,公司同事,先前的客户,其他公司或部门的对接人员等等。换而言之,通过我们的现有社交网络所获取的信息量是极大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现有人脉资源及时获取有效的帮助,这也正是深度社交的意义。不然,朋友圈里“好友”再多也无意,每天看着人家干红跑车游艇,自己却只有羡慕嫉妒的份。

铁打营盘流水兵,天下没有不散的席

小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我和谁谁最好”,“谁谁又和谁谁最好”。其实孩童时的社交关系可以说是人生进程中最纯洁的关系,在功利还未染指朋友圈的年代,关系的亲疏单纯地依附于个人情感 (尤其是居民大院里的发小),我喜欢你,我天天和你玩,我看你就烦,那就天天放学全武行。这种单纯的亲疏关系往往在初中之前就宣告终结,原因主要在于三点,一,包括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差别,而逐渐造成社交圈分隔。二,自我选择观点逐步成熟,并依照自身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情况对自身进行主动归类。三,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重新筛选重点交往对象 (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抱大腿)。处于篇幅考虑,具体例子不在此陈述,大家回忆下自己的童年及当年的玩伴,再对比下当前自己的社交网络便可懂的其中关系。人际关系其实是极不稳固的,即便是从儿童最纯真的社交关系来看也是如此,还记的小时候因为诸多小事 ,比如课桌划线或口无遮拦,而与你彻底绝交的小伙伴吗?更别提工作场地中哪些涉及更多个人利益的社会关系。如下图所示,社交关系建立在共同经历,价值取向,利益关系这三者的交集之上。

如何由职业社交走向深度社交

首先共同经历是指你与曾经的好友,客户,同事等熟人的行为或目标交集,换句话说你们曾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过,比如公司间的合作,咨询项目,大学时的dota队友等等,共同经历是关系存在的前提,没有共同的经历你们也不可能认识,对吧。然后是价值取向,在这里起到的是维系关系的情感基础作用,比如说知音,最近北京遇上西雅图2上映,剧中汤唯与吴秀波之间以《查令十字街84号》展开心里沟通,逐步延伸到爱情,这就是基于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便不知道对方是谁,也能互寄遥思。当然价值取向并非守护人际关系的永恒之墙,随着个人兴趣爱好的改变,以及信息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价值取向亦逐步演进。曾经的知音也可能会因价值取向变化所带来的隔阂而最终形同陌路。最后一点,利益关系是维持人际关系的社会纽带,当然这里可不是告诉大家要趋炎附势啊,不然笔者罪过就大了。请想一想,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高中或大学时候和你天天混在一起,价值观感觉也很合得来的闺蜜或兄弟,毕业后渐行渐远,到最后连在对方朋友圈评论的勇气也没有,只能默默点个赞,回忆下,一定有。为什么会这样的?其实并不一定是他/她或你的原因,而是缺乏共同利益的束缚,利益是共同经历的基础,比如考前一起突击,考场内外相互掩护,这都是共同利益的体现。时间与空间将你们塑造成了利益的共同体,也会在天各一方后,将这个共同体逐步溶解,并将你们纳入崭新的社交圈子。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不断变化,因此要正视人际关系中的得与失,通过对于共同经历,价值取向,利益关系三者的综合把握,逐步将朋友圈里的熟人转化为有效的信息渠道与人脉。

对于如何转化才能建立高效率的人际网络,以便我们从通讯录的名单里及时获取所需要的帮助,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定时联系你曾经的客户,交流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开场白可以是: “X总,最近怎么样,之前的我们帮你建立的某个体系现在运行的怎么样“ 或 “X总,听说你们公司最近新推出了新的客户营销方案,我们最近正在寻求营销咨询,可以给我简单介绍下你们的新产品吗?”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稍带请教工作或产品市场的相关问题,关键是寻求对方对于当前问题的看法。大多数人都喜欢传道解惑,因为人家来寻求答案,首先便处于对自身的一种肯定,如果你在询问的时候语气中能多一些赞美或仰慕,让对方感受到饱受崇拜和尊敬 (当然,过犹不及) 效果会更好。

2.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的时候,常人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职责范围立场上以求尽快处理完自己责任内的部分,然后交给下家。但不知不觉中,草率工作及低下的执行力给别人的工作带来里巨大的困扰。如果想在当前的职场中取得成功,你需要立刻改掉这种忽视团队作业的坏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团队绩效,也是为你自己树立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形象,好的口碑是拓宽你人际网络的重要渠道, 要知道只有你自己足够优秀才配拥有绝好的人脉网络

3.注意收集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在项目或某一阶段工作结束的时候,简单的回顾一下在过去一段时间或整个项目工作的进程中,从同事,合作伙伴,或客户哪里获取过什么信息,哪些信息对你完成工作起到里重要的知道作用或帮助,这些信息的提供者是谁,他们是在什么情景下提供的这项信息或帮助?把名字,信息或帮助(一句话简述),爱好,所在公司岗位,专长,爱好记录下来,这样你就了解哪些人能够处理什么样的问题或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下次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 (即使人家不再愿意提供实质的帮助,一些有效的信息也能让你事半功倍)。记得用记事本等能回顾的工具记录,否则轻易会遗忘,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些写入你的工作总结中去.

4.制定详细的交际目标,可以是一份excel清单也可以是印象笔记都行,比如每周坚持给10个先前的合作伙伴或同事或同学,打电话,要和谁见面,和谁一起吃饭喝茶,制定的计划要坚决执行,出现意外情况记得提前告知,此外尽可能安排face to face 面对面的沟通与交谈,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ichael Marquardt的调查显示,相比电话,视频,facebook等社交工具,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5.有重点的社交,当然这不是要你把久未联系的朋友置之不理或越推越远,而是强调在拓展新社交对象或是积累新人脉的过程中,在时间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与个人职业规划相关的对象重点交往。同时,在确保朋友圈足够广泛的情况下,能有重点地发展几个知心朋友,也是对于个人魅力的检测。

6.不要急于求成,万不可暴露出过于功利趋炎附势的姿态,正如前面所提到,人脉的拓展与深入需要以共同经历为前提,而共同经历则意味着时间的检验,急于求成,因为功利而社交只会把朋友越推越远,相信,一个类似于势利小人或心机婊的评价传播速度要比人脉拓展的速度快的多。这也会把以上的努力毁于一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