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郑州首座地下交通环廊 施工场面令人震撼

 邂园 2016-05-17

   中原网-郑州日报讯(记者 黄永东 宋 晔)早听说未来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设计理念十分先进,昨日记者赶赴位于中原西路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北核心区施工工地,为读者打探正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部分,也是我市首座地下3层绿色环廊系统——地下中环廊工程。

  “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以中原路为界分成南北两个核心区。其中北核心区位于郑上路与中原路之间、郑州一中新校区西侧。北核心区未来将建设市民广场、市民服务中心、会议中心等。南核心区位于中原路南侧的南水北调总干渠对岸,为东西长条形布局,未来将建设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等。”负责施工的中建七局派驻项目党支部书记王以敏介绍说。

  上午10点,记者赶到北核心区中环廊工地,巨大的施工场面令人震撼。这条环廊是未来北核心区地下交通的主动脉,最大埋深达21米。环廊全长约两公里,在地下分三层结构。其中最上层为交通环廊,单向四车道,宽15.1米,高5.1米; 最下层为综合管廊,分电信舱、水信舱、备用舱和热力舱四个舱室布置,主要走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等管线。中间为夹层,又叫检修层,高约2.5米,主要用于通风和未来下层管廊检修和运输物料作业使用。

  王以敏介绍说,这个中环廊工程目前已完成约70%的工程量,它未来有八条出入匝道和地面连接。同时,地下环廊内部有许多出口,未来与地上建筑的地下车库相连接。市民如果想到哪座建筑去,通过环廊就能直接到达那座建筑的下方车库。这种设计,将使地面上车辆大大减少,同时也更有利于各个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便利人们停车及出行。

  据了解,未来在北核心区,地面道路将更多地行驶公交车、行人、自行车,小汽车多走地下一层的环廊,连接到各个区域停车场。如果人们想东西向穿越北核心区,可以通过两条隧道——市民大道隧道与兴国路隧道。北核心区南北向交通也很方便,除了地下环廊和地面道路外,核心区两侧将建设双向八车道的站前大道及雪松路。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将进入地上建筑部分建设。未来,这个地上地下交通通达的服务区将成为郑州西区的新地标。

(中原网-郑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