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教你麻、木、酸、胀、痛之原因!

 李孟雅_ 2016-05-17

中医解释麻、木、酸、胀、痛、痒之原因

1、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2、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3、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4、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5、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6、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一、麻
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这也是一种病态。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麻。“麻”病字旁里一个林。怎么解释这个词呢?

“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在中医里,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汇聚,那到好,关键是加了一个“病”旁,说明是不正常的汇聚。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解除这种不正常的压力就好了,这种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



二、木
病情从麻到木,麻只是气虚,而木是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麻和木不同,麻有感觉,木是没感觉的,木比麻程度重。《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

三、酸
酸字的左边是“”,右边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腰。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强壮你的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因为,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



四、胀
胀是肉月旁 一个长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它和肿基本上是同意。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而胀,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
 
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其实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五、痛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字形结构。痛,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路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痛这个字,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
 
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就是这个道理。



六、疼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来看看“疼”字是如何解释的?
 
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就是说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



七、痒
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中医讲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什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
 
 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 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其实,人体是很有意思的,当你面对痒的时候,最爱做的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排出来。


八、疲
疲,也是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的着的。



九、乏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无能。缺少什么?当然是缺少气血啊。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今天很乏”,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不能说,“我今天很疲”。如果说我很疲乏,则是指身体由外到内都打不起精神来。疲和乏都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了。这与我们前面说的各种症状相比,相对严重些。

总之,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


公众号ID:twzuci
祖慈肩颈--台湾50年肩颈专家
专注肩、颈、腰及亚健康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