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课寥寥?大学老师如何上课才能叫好叫座 | 视角

 好阿宝 2016-05-17


麦可思研究专注高教管理,回复关键词或相应的序号即可获取相关文章!


当授课教师费尽心思,希望通过花哨的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心留在课堂时,可不要忽视了作为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最基本技能——把课讲清楚。


链接

“大二的课件,老师现在又拿出来讲一遍。其实好好备一次课也挺省事的。”就读于某“985”高校新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章林忍不住在朋友圈“吐了槽”。

在大学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江湖”里,学生对老师的反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还可以,一般般”,是最为平常但也勉强及格的答案;“精彩绝伦,学到了很多东西”实属可遇而不可求;而另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老师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许很高,但一讲起课,却遭到学生的频频拍砖——“讲得太烂了”。


1

万变不离其宗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要让教学更清晰且具有条理。2013年11月举办的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年会上介绍的三项研究,再次论证了这一看似简单的道理。

这三项研究是基于沃巴什全国通识教育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所进行的分析。该调查对上千名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高校就读的大学生进行跟踪,收集的数据包括个人背景信息、批判性思维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授课清晰度和条理性的看法,例如请学生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对讲授内容进行清晰的解释,能否使用合适的案例对课程难点解释说明,是否对组织课堂教学准备充分,以及是否对讲授主题有很好的掌控等问题进行评价。

在其中一项研究中,摩西山学院刑事司法系教授乍得·N·罗斯所在的研究小组对学生在大学第一年的学习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教师教学条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通常情况下,有条理的教学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影响不大,但对少数族裔的学生来说却影响显著,提升的幅度几乎是白人学生的5倍。由此研究人员注意到,虽然在沃巴什全国通识教育调查的研究中,非白人学生入校后的批判性思维考试成绩落后于白人学生,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除此之外,高质量教学还能为学生带来什么益处?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高等教育副教授托马斯·F·纳尔逊·莱尔德研究发现,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如果学生接受了高质量的教学,他们的反思性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另一项出自爱荷华大学博士生本杰明·格林的研究则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有序且清晰的教学,伴随着他们在课堂外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将对学生入校第一年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反之,学习主动性则明显下降。

以上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看似新意寥寥,甚至可能有人认为是“陈词滥调”,但其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却不容忽视:当越来越多人对高等教育的探讨聚焦在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上时,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还是夯实最基础的教学能力,并对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温和的举措

既然清晰且具有条理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呢?教师可能并不是自己教学质量的最佳评判官,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在组织教学和清晰授课方面有所提升,绝非难事。“这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只需要花一些时间多做一些思考而已。”莱尔德教授说。

譬如,为了纠正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错觉,可以请上课的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利用收集到的学生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教师也可以邀请同事去旁听自己的教学,从而获知自己在授课上表现如何,并寻求指导。而为了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有机会听取更广泛、更专业的声音,很多美国高校中都有同行评议制度,其中对“授课条理性和清晰度”方面的评价必不可少。例如,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的同行评议手册中,对教师教学的条理性与清晰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讲授课程内容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

2)任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晰并有逻辑,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

3)在教学中,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时,任课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过渡引导?是否对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进行区别,并定期对重要观点进行总结?

4)任课教师是否对新的概念和术语进行明确的定义?

5)任课教师是否使用例证对复杂的概念进行清晰的解释?

6)任课教师是否使用相关案例对主要观点进行阐述?

7)任课教师是否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讲义?

爱荷华大学高等教育教授欧内斯特·T·帕斯卡雷拉则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从中学习如何在过渡环节让授课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他还尝试使用其他的方式增强课程的条理性,比如学期初在黑板上为学生概述本学期将讲授的内容,并发放带有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概念的复习资料库。他坦诚,为了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他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同时也心甘情愿,“因为我不想误人子弟。”

除此之外,对教师教学条理性和清晰度的调查还可以挖掘到更多的内容。帕斯卡雷拉教授称,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在这两个方面得分较高的教师,往往对待教学时也具有诸如充满热情、激情四射等特征。格林则认为,重视学生对教学感受的教师们可能也是那种喜欢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课程的人。而且这通常意味着他们经常思考,“我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如需更多教学相关资料,请联系010-58819662)


数据链接

腾讯教育-麦可思研究显示,从2013年8月14日到2013年9月12日,被研究的中国大学生认为“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本科:74%;高职高专:69%)、“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60%;高职高专:63%)是良好课堂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同时发现,仅三成的大学生认为良好课堂重在“能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促进教学”(本科:31%;高职高专:30%)。

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而言,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让优质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实践等方面能力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来源:腾讯教育-麦可思大学教师研究(2013.8.14—2013.9.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