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眼中的文化和文明 之所以要在文化和文明之前加个定语,因为文化专门家们早已对此下过太多的定义,却都与老百姓眼中的不尽相同,加个定语表示不敢自认权威,一家之言而已。 文化是对人类过去全部活动总和的抽象,门类很多,比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和不同职业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等等。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文明则专指文化中的精华。文化中包含着文明。文明是剔除了文化糟粕之后的凝华,是文化金字塔的顶端部分。 在现实中,这两个术语常常是通用的,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侧重于不同的含义。 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后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内化和实践,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从而衍生、创造出新的文化来(这里的文化包含着文明)。 文明则专指前人文化精华对后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尚的行为上。社会的文明程度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 对具体的人来说,读书多却不理解,不能内化并改变自己的行为就不能算有文化,只能算“书篓子”、“活书架”。文化水平就是指一个人内化书本知识及影响自己行为所达到的水准。 有文化也未必就文明。只有把文化精华转化为个人高尚行为才算得上文明。 梳理一下: 书篓子=把书原封不动地装进肚子+原封不动地提取出来。 文化水平=内化书本知识的程度+影响自己行为的程度 文化人=读书+理解内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并衍生出新的文化 文明人=读书+理解内化+剔除糟粕自我升华+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使之高尚并创造出新的文明 读书的目的在于使用。所谓使用就是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在创新中使用。 提倡读书的目的主要是普遍提高人的素质,使社会人成为文明人并创造出新的文明来。 因此,当我们在用道德审判别人的时候,首先应当扪心自问:我的日常行为道德而高尚吗? 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关键少数人”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是最重要的。 草草即此。 颂明 2016年5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