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遍中国.山西.雨中晋祠

 余芬秀 2016-05-18

晋祠,一直是印在我课本中的,那个古色古香、遥远而庄重的伟大建筑,想不到,今天我会有幸前来拜访。



26号晚上到的太原,在站前附近的朝阳街住下。早上起来一看,天阴阴的,穿上外衣,也没有拿伞出了门。

本来这次到山西计划要多吃几种面的,可是连问了几家都没有,太早的原因吧,只有包子油条之类的。随便吃了点饼后,坐上856路公交车,这趟车终点就是晋祠公园,票价2.5元。

路好远,正好一路欣赏太原市容,陌生的城市,总是给人新奇。

看着看着,窗外下起了雨。

车到了终点,避了会雨,等雨小了,就直奔晋祠。


进入晋祠要经过晋祠公园,公园修建得也古色古香的,这里正好举办牡丹花展,满园的牡丹,红的白的粉的,十分喜人。


继续前行,丹青不能绘,青山烟雨中。


看,汉白玉桥那端就是晋祠了。

远望晋祠,矗立在悬瓮山下晋水之滨,不禁感叹,建祠的人真会找地方。


跨过一座汉白玉桥,就来到晋祠正门。门票80元。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的。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利用晋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

后人为纪念叔虞,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后又更名为晋王祠。

49年后,有领导人来晋王祠玩。他玩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



风化了的石狮,述说着这里岁月。


不时看到有水从石板下流出,但始终看不到源头。


李唐遗风。很喜欢这组塑像,领头的无疑是李世民了,那几位定是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徐茂功了。


对越牌坊


这就是“水镜台”。初来晋祠的游览者,会将水镜台的背面(正对大门的一面)误认为是正面,其实绕过去一看就明白,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正面上悬正额“水镜台”。另外多说一句,《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变的庙原型就是水镜台。


献殿 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


这个就是闻名于世的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梁思成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上面就是晋祠最著名的建筑圣母殿了,建于宋代。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圣母殿前的盘龙木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欲风欲雨。


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横卧如虬龙,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侧,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



难老泉称为“晋阳第一泉”,是晋水的主要泉源,与周柏、隋槐、侍女塑像同为晋祠三绝。泉水清沏见底,翠如碧玉,李白有“流水如碧玉”之句,泉水经年累月,生生不息,故取《诗经》“永锡难忘”之意命名。

难喷涌了几千年的难老泉终于没有逃过现代人的破坏,因为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和煤炭资源造成的,在1994年终于老去了。现在喷涌出的水是靠水泵形成的。

 

拾阶而上,见阶上落了不少紫黑色像豆角样的东西,我马上想是不是皂角?

询问正在树下捡拾的大姐,真的是。

她说这东西泡脚洗头都行,洗头发会很柔顺。


参观了一上午,伴随我的除了对古文明与老建筑的惊叹,还有丝丝细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