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腔调|孔先生的背影(七)

 为什么73 2016-05-18

腔调|孔先生的背影(七)

原创 2016-02-17 述者芃澜 腔调中医

孔先生的背影

 

出自《论语正》

述者芃澜

 

 

论语正第二

知道篇之二

四教第二

 

 

       又一次,子张问先生:

       “楚国的令尹子文,曾经三次被任命为令尹,他接受时毫无喜色;又曾经三次被罢免令尹,他接受时也毫无愠色。在和新令尹交接时,他一定完完整整地向新令尹介绍之前的工作。他这样的行为怎么样?

先生回答说:算得上是忠了。

子张问:他能算仁吗?

先生回答说:不知道,从哪里见得仁呢?!

子张又问:

齐国的崔子弑杀了齐君,大夫陈子文有马十乘,均弃之不要,而出走他邦。到了他邦后说,这里的臣子就象我们的崔子一样。于是再次出走。到了另一邦,又说:这里的臣子就象我们的崔子一样。再次出走。他这样的行为怎么样?

先生回答说:算得上清了。

子张问:他能算仁吗?

先生回答说:不知道,从哪里见得仁呢?!


人们传颂鲁国大夫季文子临事常常能够三思而后行,先生听说后,说:思考两次也就够了。

郑国每出一个国命,都由裨谌来打草稿,与世叔进行讨论,由行人子羽进行修饰,由东里子产进行润色。先生听后说:辞能达义罢了吧!

 

先生称赞子产符合君子之道的地方有四点:

对个人的行为也检点,对上的事情也敬慎,对百姓颇能施惠,使用民力也懂得循义。

先生还称赞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相处的越是久,越是熟,越是尊敬。他治理千乘之国,能够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邦有道时,便危言危行;邦无道时,便危行逊言。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见今本《公冶长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见今本《公冶长篇》)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见今本《宪问篇》)

子曰:“辞达而已矣。” (见今本《卫灵公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见今本《公冶长篇》)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见今本《公冶长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见今本《学而篇》)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见今本《宪问篇》)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见今本《公冶长篇》)

 


     如今在土家仍然传承着的古老祭祀舞蹈:跳於菟。人们在身上画上虎豹纹饰,载歌载舞。

[述者的话]

本段续之前话题,通过孔子精辟地点评当时人物,而引出孔子对君子之道的总结,以回应前文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这里有几个人物:

头一个是令尹子文。他是楚国的令尹。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文,姓若敖,鬬(现在写作斗)氏。姓实际上代表的是血缘。氏则代表地盘。男人拥有地盘后往往以氏来示人,女人则只拥有血缘。姓氏合起来,就能说明一个人的出身。

若敖,是楚国的开国人物熊仪的谥号。若敖自己姓芈,氏熊,名仪。芈代表的是他的母系血缘。而熊,则是楚国国君从最早的来源地——有熊(河南新郑一带,也曾经作为黄帝的地盘,而成为黄帝的氏。所以楚国国君自称自己是黄帝孙颛顼的后人。)这个地方而得来的氏。周是有一整套谥号的规则的。若敖这个谥号的方法很不符合周的文化传统,应该是楚文化的遗留。有个说法是若敖是埋葬他的地名,所以谥号为“若敖”。我比较存疑。有证据表明,是楚地部落头领的称谓,所以我推测,若敖是来自有熊一带贵族芈姓熊氏,迁往楚地开疆辟土,确立楚国基业时获得的威慑当地其他部落的尊称。《左传》里面说他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所以熊仪作为楚君中第一个拥有謚号的国君,选择的是更为符合楚地文化特征的称谓,因为那时楚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楚地和南方蛮夷地区的威胁。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获得的谥号是霄敖,再往后则改称厉王武王文王了。其实,这反映了到了这个时期,楚的地盘开始稳固,蛮夷已不再是威胁了,于是把视野投向了北方的各国。关于謚法下次我们可以专门说说。

这里要说的是,若敖的一个儿子本来是应该叫芈姓熊氏名伯比的,但他后来有了自己的封地在鬬,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氏,唤做鬬伯比,他的后人被称为若敖斗氏。子文是若敖鬬伯比的儿子。子文是他的字。他的名很奇怪,叫穀於菟(gu wu tu。穀是喂养的意思,就是谷。於菟是当时楚地对于老虎的称呼。子文是私生子,他父亲鬬伯比在若敖去世后,随母亲居住在舅舅家云(郧)子那,结果和表妹好了,生了子文出来。被母亲知道了,让人抛弃在了云泽北部的荒野上。云泽是春秋时,长江在荆楚一代形成的巨大的湖泊沼泽地。但很幸运,他遇到的母老虎或许是因为丧子,不仅没有吃他,还乳养他。这事很神奇,恰好被去那里打猎的云子看到了,于是问清楚情况后,接了回来,并把女儿许配给了鬬伯比,且给子文取名叫穀於菟。这事记在《左传》里。

子文初做令尹的时候,正是楚国刚刚平息了内乱,国力和国君的威仪都受到损害的时候,子文放弃了自己的封地,支持新上任的楚君。《左传》称他是毁家纾难。其实我的理解是,他交出了自己的封地。但这样的举动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特殊的了。

子文做令尹时间很长,其中曾经三次被任命,又三次被撤职。但他都表现地很淡定。子张因此事,询问孔子对于子文的看法。孔子说那是。很肯定。但问题是,子张问孔子这样做是否称得上,孔子不表态。过去读《论语》的人,往往推测孔子对子文的评价有所保留,其实是误读。孔子的意思仅仅是,仅就这件事而论,并不能反映出来,他说的是未知。后面对于齐国的陈子文,也是这样。陈子文的行为称得上清,但要就此判断其是否是仁,则未知。

后面引了孔子对于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以及郑国出台文件的过分修饰的看法,对前者认为二次就够了,对后者认为修辞只能解决辞达的问题。

至此,为孔子目中的“文”做了总结。

在孔子看来,文必须与行相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名和实的问题。孔子总结这些,是从当时的君子的行为中总结出来的。这就叫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由此,引出了孔子得见君子而总结出的君子四行(君子之道四)。


《孔先生的背影》

知道篇之一知道

(一)——回复“知道一”收取。

(二)——回复“知道二”收取。

(三)——回复“知道三”收取。

(四)——回复“知道四”收取。

(五)——回复“知道五”收取。

知道篇之二四教

(一)——回复“四教一”收取。

(二)——回复“四教二”收取。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