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海陆:海丰革命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5-18

红色海陆:海丰革命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

2015-02-26 海陆丰


红色海陆:海丰革命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之一

在国营黄羌林场朝面山招窝村,原是该村祖祠。1927年9月,新成立的东江特委和海丰地委根据中央、省委秋收起义计划,领导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得到敌军将来进攻的信息,决定主动退守农村,在公平至陆丰新田山区建立军事根据地,并把重要物资金银布匹等运在招窝村祖祠储藏。9月25日,敌军攻来,东江特委迁驻这里。这次起义标志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立。1975年海丰修建朝面山水电站水库,招窝村已在库底。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标示牌

朝面山水电站水库,东江特委、红二师师部的旧址都在库底


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旧址

位于黄羌镇官田村吕氏宗祠。海陆丰据中央秋收起义指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成立工农独裁的县临时革命政府,宣布没收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9月25日,敌军来攻,据东江特委计划退驻这里。2009年海丰县人民政府立标志碑。第三次起义胜利后,迁县城后,于11月6日发出重申实行土地革命的第9号布告。

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旧址

中共海丰第八区区委旧址

位于现汕尾市城区红草镇青草圩南,原是民宅,1927年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党的区部委按新党章改为区委,设址在这里办公。1963年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原貌已改。

中共海丰县第八区区委旧址

红二师师部旧址

位于黄羌林场朝面山招窝村虎瞰张姓地主收租石屋。1927年10月3日,南昌起义军在普宁遭敌军截击,二十四师团长董朗率千人突围至陆丰东南,由东江特委联络人带领进入军事根据地新田碣石溪。9日抵达东江特委驻地,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通称红二师),师部设在这里。1975年原址因修水库没入库底。2007年海丰县人民政府立碑标示。

红二师师部旧址

红二师战壕

位于黄羌林场朝面山下十字岗区山坡。1927年10月9日,南昌起义军到达朝面山后,军民共同在山下坡地挖战壕,全长约二、三千米,这是寒虎咬尾地段旧址。2007年,海丰县人民政府立碑标示。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战壕遗址

红二师战壕旧址

红二师后勤处旧址

位于黄羌镇坪岭村范氏宗祠。红二师驻高山,交通不便,中共海陆丰县委(海陆丰地委第二次起义后建)在这里设后勤处,为红二师采购运输物资,提高夫役翻译人员。并成立当的黄羌特支负责后勤处。祠已倒塌,2007年海丰县人民政府立标志碑。

红二师后勤处旧址

红二师官兵离开海丰最后旧址

位于黄羌林场朝面山大水尾村。1928年冬起,中共海陆紫特委据省委指示,资送红二、四师分批转移外地。1929年6月,住朝面山大水尾村尚有数十人,海丰县委和黄羌地区负责人同他们开会征询去留意见,对表示离开的,发给路费和竹笠毛巾,让他们过碣石溪从揭阳地方他去。有少数人如符锦惠、麦胜标等留下,后来参加红四十九团。1975年建水库,该村虽不受浸,但与外面隔绝,所以也迁移。现只剩破屋残壁。

红二师官兵离开海丰最后旧址

东江特委旧址之二

在县城郊赤山约五龙寺,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中共东江特委迁来县城,初时彭湃、郑志云两位负责人都住在这里,以后才迁至城内。这里大革命时期是海丰第一个农村支部——赤山约支部所在地。抗日战争是地下党联络点。1963年,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特委临时驻址(五龙寺)

汕尾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汕尾二马路中段,原是东南旅社。1927年11月10日,在这里举行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汕尾市(镇级)苏维埃政府。当日在晒网埔举行庆祝成立大会。汕尾建市后,改建为东南楼。这是海陆丰,也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汕尾市苏维埃政府旧址(已改建)

中共海丰县委会旧址

位于县城幼石街中段,原是马姓住宅。1927年11月中旬,根据广东省委指示,海陆丰县委分设两县县委。海丰县举行党代会选举产生首届海丰县委,书记陈舜仪,借这里办公。1963年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海丰县委会旧址

红宫红场旧址

位于县城红场路中段。红宫原是明朝建的孔庙。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举行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彭湃代表当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没收土地案》等共十个决议,选举产生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和海丰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代表大会收到中共中央,陆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紫金县委、县农民协会、县工农革命军团队和汕尾市苏维埃和本县机关团体祝词。1927年2月中旬在这里举行的海丰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县苏维埃政府改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征兵条例》、《海陆丰劳动银行发行条例》等决议。

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场特刊

红宫

红场

红场原是明清时期的粮仓,民国时期已成为废圩,俗称东仓埔,曾辟为体育场。第三次起义后,举行礼拜六义务劳动,建成平坦广场,命名为红场,场门题名,两旁有联:“打倒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建成后,成为大型集会新场所,1928年1月5日在这里举行欢迎红四师大会和红二师、四师会师。

以上两处旧址,建国后多次修缮,196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05年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后立彭湃铜像,徐向前题名,在场东建红二师,红四师纪念亭,聂荣臻题名。还选择参观红宫红场的题词。刻石嵌在东边内墙,不足之处是门联没复原。

彭湃铜像 徐向前题名

红二师纪念亭 聂荣臻题名

红四师纪念亭 聂荣臻题名

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县城红场路西。原是明朝建的海丰县署。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海丰县临时革命进驻县城,发出重申实行土地革命的第9号布告,海陆丰县委按东江特委指示,筹建苏维埃政府,海陆两县,汕尾和两县城区成立县、市(镇级)苏维埃政府。区、乡政权由农民协会接收,区、乡农会即是区、乡政府。

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于11月21日成立后驻这里(此前两次起义成立的县临时人民政府和临时革命政府都驻这里)。1928年2月中旬举行第二次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县苏维埃政府改称为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在此前后区也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区苏维埃政府,现原貌已改。1963年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布告

1957年在县署废址建立的彭湃医院,后又经改建

苏维埃没收土地契约收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