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元制”教学模式之启示

 长沙7喜 2016-05-18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色,被誉为德国经济起飞和持续繁荣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有两个授课地点,两个施教主体,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训的目标是能力的掌握,因此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大纲也定位在行动能力上。教学大纲划分为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定位在具体的职业课题和行动过程上,也就是应将各自的专业知识放入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个专业的学习领域由多个模块组成,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大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两国体制不同,机制不同,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和克隆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和做法,须通过对“双元制”的认识、了解和深入研究,吸收其精华,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将隐含在“双元制”培训模式中的合理因素,运用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实用、实效、知行合一为原则,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化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专业课教学的指导方向,改进教学方法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较为困难,我们不能再以追求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认知水平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标准。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群具有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与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差异是在智力类型方面,而不是智力水平方面。我们应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学习特殊性,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会必要的选择。这一点我们可借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以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从业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仅仅掌握一定技能的操作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系统行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劳动者所应具有的素质可以物化为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通常,专业能力是学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智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与针对性。而方法能力主要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需要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从专业课教学入手,不同的课程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机电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机械、电工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按照学科系统化的学习,在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之前,必须打破这一知识系统,然后再将这些凌乱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设置一系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合课程。这些整合课程大多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或引导课文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设置一系列的加工生产项目,按照“绘制零件草图——计算机绘图——分析零件工艺特点——确定加工方法——选择机床、刀具、夹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等过程,引导学生来完成各个项目。通过完成各个项目,使学生掌握制图、工艺、夹具、刀具等知识。

   

 

二、编写符合实际要求的区域教材或讲义,实行课程的综合化

        同现行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构建与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是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综合课程,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加强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了解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知识的整体印象。但现行的一些课程教材教学内容陈旧,缺少新知识、新工艺、新科技、新方法,无法体现课程建设“与时俱进”的理念。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单一、所授内容陈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还拘泥于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的教材。为此我们应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职业为本位,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即从区域内企业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学科为资源,把最必须的知识、技能,重新组织加工成以专业为主线的几门专业课,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行课程综合化。如某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编写各种综合课程、培训教材讲义如《光、机、电专业基础》《专业计算》《专业绘图》《Autocad操作工程师培训教材》《PLC培训教材》《三维实体造型培训教材》等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且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德国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经过本专业学习的大学五年,由于要求严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需要六至七年,之后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一次考试(大学毕业证),合格者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学制两年。在这两年中,学生将进入企业和学校学习,学生每周24学时实践课程的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其余12学时的教育理论的实践在职业学校中进行,这样避免了专业课教师没有实践经历的缺陷。通过两年在企业、学校交替的实践学习,学生再一次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二次考试,合格者获得教师任职资格,才能从事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我国目前的职教师资大部分来源于师范院校和非师范类普通高校,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历,教师自身就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对综合课程体系难以适应,使课程改革举步艰难,行动导向教学开展缓慢。要培养造就一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对现有师资进行实践培训:一是加大教师实践锻炼力度,鼓励教师多参加专业实践,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求新任专业教师必须先下基层单位实践方可任教;二是尽可能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从基层引进或者聘用技术专业人才;三是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技术推广,增强实践技能。

(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发表于《湖南教育》D版2016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