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肺六二汤治大叶性肺炎

 清茶清清 2016-05-18

 

导读:名家经验,细心品读,传承其长!

 

处方:活水芦根60克(去节),白茅根30克,桑白皮、地骨皮、桑叶、枇杷叶、浙贝母、知母、北沙参、南沙参、苦杏仁、冬瓜子各9克。

 

主治:大叶性肺炎(风温外感),发热咳喘,或痰中带血,脉象滑数,舌质红燥,或深红,苔微白。高热在40上下,神志清楚,大小便通调。

 

禁忌:虚寒体有痰饮病者,虽有咳喘气促,不宜服此方。

 

方义:制方大意,是因其病在上焦,阴虚气弱,邪热蕴肺、元虚邪实。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用药宜清轻,不宜重浊,故古人有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说。本方适应于阴虚体质,肺气上逆之候。遵《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及《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之意。组方以清宣苦泄,甘润养肺为主。根据古方苇茎汤、泻白散、清燥救肺汤,二母散及治疗温热病的方法配合而成。药用二根、二皮、二叶、二母、二参、二仁六对组合,故定名清肺六二汤。方中芦根气味甘寒多液,善于清泄肺热;白茅根性味相同,除清肺胃伏热外,并有凉血止血利尿作用,二根合用治肺热喘息急具有良效。桑白皮甘寒,能泻肺火而止咳平喘,清肺气润燥去痰,地骨皮苦寒,既能清肺中伏火,又可以退虚热。桑叶气味甘苦而寒、轻清发散,善能清宣肺经燥热和在表风热,枇杷叶苦平,能泄肺胃之热,而化痰下气。浙贝母苦寒,具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之功,知母上则清肺而泻火,下则润肾而滋阴,性味苦寒,可泻肺胃实热。北沙参、南沙参甘淡微寒,其体轻虚,具有清润止咳作用,二者合用,能泻肺热而益肺气。苦杏仁既有发散之能,又有平喘之力;冬瓜子性寒质滑,能清肺中痰热,而涤痰排脓。药共12味,成为宣肺养肺清热化痰滋液润燥的方剂。

 

在应用时可根据不同证状,随证灵活加减:如见高热面赤、口渴,烦躁,脉象洪数,可去北沙参,加生石膏;若高热炽盛,舌质绛红者,可加神犀丹,倘高热而神识昏迷者,则加紫雪丹12克,研碎鼻饲,并以元参易北沙参;如舌有黄腻苔,是温热入里之象,去二参,加黄芩、栀子,大便秘结者,可加瓜蒌仁,如便秘而邪热炽盛,则加生大黄。倘见痰红或吐血,舌赤者,去二叶、浙贝母,加川贝母、墨旱莲、仙鹤草(或改用二地);如病久津液受劫,则去二叶加天冬、麦冬。随机变化,灵活运用。(本文原载于《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