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关于疫苗,鸽友/公棚必须知道的几个真相

 mugerenjia 2016-05-18

   免疫接种是预防赛鸽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激发赛鸽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赛鸽病的目的。

一、疫苗

我们习惯上把细菌、病毒等制成的预防特定疫病的生物制品通称为疫苗。

疫苗的种类很多,按苗(毒)株的活性可分为活苗(弱毒苗、中等毒力、强毒力等)和灭活苗(死毒苗)两大类;

按剂型又可分为冻干苗、水苗、油乳苗等;

按疫苗所含菌(毒)株的株数分为单价苗、多价苗、联苗(二联、三联、五联等)等。

按现代生物工程产品分,又有亚单位苗、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等。

良好的疫苗应具备以下条件:安全性好,没有明显的副反应;免疫源性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保护率高),免疫保护期长;使用方法简便,易于大面积防疫;价格低廉,易于保存,来源充足。

二、免疫程序的制订

根据赛鸽的实际情况选用疫苗,并按疫苗的特性合理安排预防接种的时间、方法和次数,这就是所谓“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必须根据本地或者本公棚疫病流行情况,鸽群抗体消长规律和本鸽舍或公棚的发病情况、防疫条件、参赛鸽质量、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制订,不能凭主观臆想或从别的地方生搬硬套而来,很多公棚喜欢去向别的公棚学习接种疫苗的经验,然后照搬到自己公棚,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一是收费不同,很多公棚收到的参赛鸽质量是不一样的,二是各棚所在区域饲养密度、水平不同,病菌数量、病毒毒株都可能出现不同,因此不要一看到别的鸽友或者公棚传授经验是这样搞那样搞,自己回去马上也这样那样地学,反而打破了原来的防疫计划,得不偿失。

另外,所制订的程序还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疫情变化、鸽群动态不断总结、修正。农业部执业兽医师仲学峰老师在此特别提示广大鸽友和公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次免疫接种时间。

种鸽在交配育种时,可以通过卵黄将母源抗体传递给子代。雏鸽在孵化过程中吸收卵黄,出壳后一周内将其吸收殆尽从而获得母源免疫力,这种被动免疫在幼鸽自身免疫系统成熟以前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保护力的高低和可抵抗的疫病种类取决于种鸽母体的免疫情况。

母源抗体在许多方面都和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相同,可包围并中和入侵的微生物包括人工接种的疫苗微生物。如果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而造成疫苗接种无效。母源抗体在幼鸽体内一般保持12~28天,若过早地接种疫苗,只能得到部分保护力或者反而无法获得保护力。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鸽友都是在幼鸽7天或者12天、15天、18天时就给鸽子接种疫苗或者点眼滴鼻,这样的方法其实不利于母源抗体对幼鸽的保护,反而可能产生中和作用。

公棚参赛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日龄,所以母源抗体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其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测定。一般认为当鸽群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功毒保护临界水准以下方可进行首次免疫接种。当赛鸽新城疫母源抗体(HI)降到2 log2时即可进行首免,大多数赛鸽母源抗体在28~35日龄已降至此水平,故在无感染威胁地区,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赛鸽新城疫初免宜在28~35日龄(注:n log2代表HI抗体滴度)。

2.加强免疫时间确定。

加免疫的时间同样不能硬性统一规定,必须根据上次免疫的效果和免疫保护

期来确定。当鸽群抗体水平下降到功毒保护临界水准时,就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疾病)。

我们一般把新城疫血清抗体的保护临界水准定为3log2(HI)(黑三月来临之前的分批入棚幼鸽)和5 log2(进入换羽期的赛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