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学:炎症及炎症介质

 假如爱有添翼 2016-05-19

昨日思考题

骨骼肌细胞膜上有哪些类型的钠离子通道?


答案:骨骼肌细胞膜上分布有两种类型的 Na+ 通道,一种为化学门控通道,一种为电压门控通道。


骨骼肌细胞膜中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突触后膜,又称为终板膜。终板膜上分布的是化学门控 Na+ 通道,而其余骨骼肌细胞膜上分布的是电压门控 Na+ 通道。


(1)化学门控 Na+ 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是指受体、通道在一个蛋白质分子上,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通道开放。该受体属于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促离子型受体。乙酰胆碱是一种配体,终板膜上的 N2 型乙酰胆碱受体就是此类促离子型受体。


当 ACh 与 N2 型受体结合后,可引发该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后会有少量 Na+ 内流,无法达到阈电位,只能产生局部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2)电压门控 Na+ 通道

位于除终板膜以外的其余骨骼肌细胞膜上,当受到电刺激时,可引起该通道开放。


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部电位,以电紧张扩布的方式向周围传播,可激活周围的电压门控 Na+ 通道,当膜电位到达阈电位后,就可以爆发动作电位。由于动作电位是不衰减传播,因此在某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可迅速传至整个细胞膜,让整个细胞膜都产生动作电位。


由此可见,终板膜 (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骨骼肌细胞膜)上分布有化学门控 Na+ 通道,该通道受到化学因素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开放,只能产生局部电位 (此处为终板电位)。


除终板膜以外的其余骨骼肌细胞膜上分布有电压门控 Na+ 通道,该通道受到电刺激后开放,既可以产生局部电位,又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如果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则可产生动作电位;如果没有达到阈电位,则只能产生局部电位。


2011 年第 43 题 病理学 A 型题

下列炎症介质中,具有趋化作用的是

A. 缓激肽

B. 前列腺素

C. NO

D. IL-8



题目解析

1. 趋化作用

白细胞沿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2. 趋化因子

具有吸引白细胞作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故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


3. 常见的趋化因子有

白介素-1(IL-1)、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三烯 (LTB4)、细菌产物、补体成分 C5a。


记忆:

1(IL-1)年前,八 (IL-8)戒当上了老总 (TNF),皮肤又白 (LTB4)又细 (细菌产物)的美女,对他趋 (趋化因子)之若鹜 (C5a)。


4. 缓激肽

使细动脉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可引起疼痛。


5. 前列腺素

使血管扩张,并可导致发热和疼痛。


6. NO 

导致血管扩张和组织损伤。


本题可参考《病理学》人卫 8 版教材 P69。


本题答案

D


考点讲解

【2016 年大纲 病理学 (四) 炎症 1. 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本题的音频讲解点击这里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5:24 炎症介质的作用 来自医学生考研


一、炎症的概念及病因

1.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2. 炎症以血管反应为中心,是历经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


3. 原因:凡是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子都能引起炎症,归纳如下: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病变的早期以变质或渗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变质、渗出和增生相互联系,以渗出最具特征性变化。


1. 变质

(1)概念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的统称。


(2)实质细胞的变质

主要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3)间质细胞的变质

主要包括黏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4)机制

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的间接作用。


2. 渗出

(1)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2)渗出物或渗出液

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的总称。


3.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


4. 机制

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




3. 增生

增生是指细胞数量增多。


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炎症局部组织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可发生增生。


炎症性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


三、炎性介质

炎性介质:指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又称为化学介质。炎性介质包括来自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来自血浆释放的炎性介质。


1. 来自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

(1)血管活性胺

包括组胺、5-羟色胺 (5-HT)。


组胺来源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可使细动脉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组胺还能刺激胃酸分泌。


5-羟色胺 (5-HT)来自血小板,可引起血管收缩。5-HT 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2)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

包括前列腺素 (PG)、血栓烷素 A2(TXA2)、白细胞三烯 (LT)、脂质素 (LX)。


前列腺素 (PG)

包括 PGD2(主要来自肥大细胞)、PGE2 和 PGF(来自多种细胞)、PGI2(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细胞)。前列腺素可引起血管扩张,能导致发热和疼痛。


白细胞三烯

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其中 LTC4、LTD4、LTE4 可使支气管痉挛和静脉血管通透性增加。LTB4 具有趋化作用。


(3)脂质素

花生四烯酸通过脂质氧合酶途径产生,主要功能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反应。


(3)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

由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激活血小板促进凝血。


(4)细胞因子

包括 TNF-α,IL-1 等,主要由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


可促进内皮粘附分子表达,引起发热,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


(5)活性氧和一氧化氮

活性氧主要来自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引发组织损伤。


NO 主要来自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可引起血管扩张和组织损伤。


(6)白细胞溶酶体酶

主要来自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杀伤和降解被机体吞噬的微生物,并引起组织损伤。


(7)神经肽

例如 P 物质,由肺和胃肠道的神经纤维分泌而来,可传导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2. 来自血浆中的炎症介质

(1)激肽系统

例如缓激肽,可以使细动脉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可引起疼痛。


(2)补体系统

主要是 C3a 和 C5a,可导致血管通透性的增高。C5a 还具有趋化作用。


(3)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参与体内的凝血、抗凝血过程。


3.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思考题

所有的活体动物都能发生炎症反应,这个描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