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课】养孩子,不用结成统一战线

 yifu7 2016-05-19


 据说,

 有了孩子之后,

 离婚率反而更高。

aa? a
孩子把我们推到关系的漩涡中。以前没觉得是个事儿的家人间的差异都体现出来。因为大家都把孩子当做最珍贵的,都想给他最好的。

可惜每个人对“好”的定义不一样。

于是没矛盾的变得有矛盾,有矛盾的升级甚至激化。婚前没发现的三观不合也都出来了。

孩子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冲突。

我们本能的觉得,一家不能“两制”,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一定要有“统一战线”,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育儿要是想实现“统一战线”,恐怕要“打”一辈子。
aa?aa

    家人能不能实现统一战线?


首先说什么是“正确”?

像我们小时候被养育的方式那样吗?那可不行!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成为了“错误”的代名词。

 听专家的吗?专家那么多,教育方法琳琅满目,两个专家都经常吵起来。

看,根本没有“正确”的育儿方向,谈何“统一”?

其实在育儿中发生争执的原因,大多数不是“对错”,而是主观上能不能接受。


比如孩子想吃糖,爸爸觉得对牙不好,吃一块就想两块,吃一次就想两次,所以一次都不能给。

妈妈觉得偶尔吃一块也无所谓,大过年的,可以有点“优惠政策”。

于是,这块糖成功引发爆炸,夫妻间那些压抑的积怨,会随着每次吵架喷薄而出,吵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我们几乎忘了,那个想吃糖的孩子还眼巴巴的等着结果呢。

他不关心到底谁对谁错,他关心的是能不能吃这块糖。

对他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安静的委屈的等着爸妈吵架,最后依据输赢,决定结果。

孩子看到的是争吵以及权力的争夺。于是他就学会了。下次看到他和小朋友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开口吵架。因为这是他唯一学到的处理意见不一致的方法。

更可怕的是,如果孩子能敏锐地找到如何能吃上糖的关键击溃点,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爸爸本来觉得吃点糖无所谓,但迫于“统一战线”的压力,勉强同意“不许吃”。下次孩子在妈妈出门的时候跟爸爸要糖吃,爸爸正好借此弥补孩子上次没有吃到糖的遗憾,顺便也为自己在上次和老婆吵架时,输掉“主权”挽回一点面子。

“别告诉妈妈……”

恭喜!

孩子又学到一招——撒谎。

当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首先吵架,如果输了就妥协,被迫同意对方的意见。但是私下可以继续实施自己的想法——但是要小心别被发现。

脉络清晰的虚伪养成之道。标准的“当人一面,背人一面”。

如果有人担心,家人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会导致孩子成为“两面派”的话,现在我们知道,被迫形成虚假的“统一战线”,才真的造成这个结果。


    育儿需不需要实现统一战线?

接触不同的人,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人相处,其实才是情商高的表现。


在工作中,和同事领导的相处方式,和在生活中死党的相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做闺女和做儿媳妇的行为方式,也是不同的。

这些经验和智慧,都来自我们和不同人的接触,从不同相处方式学来的。

大千世界,异彩纷呈。而孩子也有权利接触世界的多样性。

有人在小县城,用跟父辈一样的方式过一生。有人探索世界,在亚马逊丛林里长大。有人认为自己享受生活最重要,有人从小立志改变世界。

所有的选择都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到底怎么选?


了解世界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还要了解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见识过,衡量过之后,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所以允许跟你意见不同的家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吧,允许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多样。

是非标准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在家是这样,社会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

身处“统一战线”,铁板一块的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只见过“唯一”,长大后会很难适应这个没有唯一的生活。


       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办?

还是说吃糖的例子,我们要做的,只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紧不慢地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想法。


“妈妈觉得你可以吃糖,可是爸爸觉得不可以,因为爸爸担心吃糖太多会对你的牙齿不好。但是,妈妈很尊重爸爸的意见,那你看怎么办呢?”

句句事实。

你一定是真的尊重爸爸的意见,不然早就直接把糖拿给孩子了。但是这个“尊重”被表达出来,让孩子听到后,爸爸肯定非常舒服。

人一“舒服”,就会变得更加友善。这时候,无论给不给孩子吃糖,家里气氛都不会那么紧张。

问题本来就是属于孩子的,当“球”被还给孩子,孩子就会承担起本该属于他的责任。这正是“抗挫力”的养成。

一块糖背后,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带着尊重,心平气和,通过创意性的方式处理意见不一致。而不是非黑即白,大打出手,上升到人格攻击。
 

本文作者 — P.E.T.

父母效能训练认证讲师心理咨询师,儿童沙游师。

曾出版《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分手笑忘书》《最好的告别是将你遗忘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