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宝宝的睡觉,爸爸妈妈们的辛酸泪,估计要用盆,一盆一盆的舀。 凌晨三点半,披头散发光着脚,抱着孩子,在客厅里面满地转圈。我不只一次咬牙切齿的对着思迪说,“你再不睡,我就把你扔出去喂狼。” 不是威胁,不是恐吓,如果窗外有狼的话,我是真有把她扔出去的心。 对于宝宝们来说,人生只有两件事情,吃和睡。作为新妈的我,就不明白,天底下最简单的两件事儿,这个熊孩子,为什么干嘛,嘛不行?? 说到吃,人人都有一套对付熊孩子的办法,左转右转怎么也能,把该吃的定量填进去。 可是说到睡,往往是束手无策的任凭孩子磨,孩子哭,事实上等于等着孩子们精疲力竭了自己入睡。 要知道,人类只有在深睡的时候生长,无论个子,头发,指甲,所以睡和吃,是同等重要的。 所以法国医生说:“孩子的睡眠是神圣的,任何事情不能打扰他们的睡眠。” 睡眠像火车 先简单讲一下人类睡眠的原理。 再嗜睡的人,睡觉的时候,也不是躺下去,一觉到天明。作为哺乳动物人类的睡眠,是有浅睡和深睡的区别。 新生儿,每一次深睡眠大概有四十分钟。加上开始睡意朦胧进入深睡,然后由深入浅,到睡醒有意识,大概一共一个小时左右。随着新生儿的成长,深睡眠的时间,会慢慢加长。到了成年人,一个深睡眠九十分钟左右。 人类的睡眠,其实有点像火车。每一次深睡眠,都是一节车厢。车厢是一节一节的挂上去的。两节车厢之间是浅睡眠。在这个时段,就比较容易醒。走过这个时段,就可以进入另一个深睡环节。 想来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经历,朦胧中,已经有了意识,但是翻了个身,又呼呼睡了过去。这就深浅睡眠在交替。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从浅睡眠直接进入深睡眠;还是完全醒来,再重新入睡,进入深睡眠,这两种睡眠质量,是无法相比的。 八九个月快临盆的母亲都有体会,越是夜深人静躺在床上的时候,肚子里面的孩子越是左游右走,不亦乐乎。可是白天的时候,胎动要少的多。 因为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面的时候,没有阳光,不是按照太阳的时间作息。白天妈妈走来走去,对于胎儿是种催眠,所以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面,都是白天睡觉,晚上起来。 加上新生儿的胃容量非常小,每次睡眠之后,需要补充支持自身消耗的养料,所以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宝宝们一出生,会习惯性的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醒来找吃的。 我不和孩子同床 创造一个好的睡眠,第一要有一个好的睡眠环境。说到睡眠环境,这就面临着一个东西方非常有分歧的问题:和宝宝们,怎么睡?同床,同房,还是分房? 我有一个十几年没见的大学同学,来我家叙旧。看到我家的布局,三间卧室,两个孩子,一人一间。摇头说,“你真是西方妖魔化了。舍得让孩子自己睡。”还质问我家阿姨说,“你做阿姨,有见过这么不近人情的妈妈?” 阿姨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哄的小孩子。到点睡觉,拉上窗帘,连晃都不用晃,拿着她的小布驴,还睁着眼睛对我笑的时候,往床上一摆就好了。 有一次一堆法国人聊天。有个人讲到,原来中国孩子到几岁都是和父母或者祖父母一起睡。他们如听到天方夜谭一样,看着我求证。 我说,“对,在中国,小孩是和大人睡。”看到一双双目瞪口呆的眼睛,我赶快补充道:“我家孩子自己睡。” 在法国,宝宝们从婴儿时代就开始自己睡,睡在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上。同中国人觉得法国人无法理喻一样,法国人也觉得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无法理喻。 我是被法国化了的,我从来不和孩子们一起睡。除非出门旅游,住了没有配备婴儿床的酒店。所以酒店是不是有婴儿床,常常是我们预定的决定因素。 我不和孩子一起睡的最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与父母同床是引起婴儿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和父母同床的婴儿猝死率要比不和父母同床的猝死率高的多,这不是我个人耸人听闻的结论,是有确实的调查依据的。 被父母压住窒息;睡在父母中间,太热导致呼吸不顺畅而窒息;被枕头或者被子盖住窒息;甚至因为床具太软,鹅毛被褥等给予成年人舒适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婴儿猝死的因。 这是我不和孩子一起睡的最大原因。我不知道睡着之后,我们会不会压住她们,或者仅仅被子会盖住她们。 第二,与孩子同床的结果,是大人孩子都睡不好。 抱着自己的宝宝睡,想象起来要有多么的幸福和贴心。其实宝宝们,尤其是已经会动的宝宝们,并不会像是一个毛绒玩具一样,乖乖地躲在父母的臂弯里,呼呼大睡。 偶然我们出去旅游,和孩子睡在一张床。睡的时候,是按照一个“川”字形躺下去的。睡着之后,小朋友会扭转九十度,变成了一个“工”字形。 在头这边还好,在脚那头的那个,一整个晚上不知道要有多少次,被她踢醒。一会踢到肚子,一会踢到头。有一次,我在梦中,被思迪一脚砸到脸上,眼冒金星。 曾经在河内的酒店里面,两米的大床,思迪睡中间。半夜小姑娘一翻一翻的,居然从我们脚的位置,一下子砸到床下面去了,脸上摔了一个巨大的乌青。过度惊吓,一岁的小孩子,第二天就开始发烧。 从此再和孩子同床的时候,就算她不踢我,我也会很紧张。常常从梦里面惊醒,满床瞎摸,“孩子去哪儿了?” 所以当我同学指责我的时候,我问她,“你家孩子睡觉不会乱动吗?” 她形容了一下她儿子睡觉的方式,原来和我家的一样。与孩子同床的结果是,她先生常常的去睡客房。 双人床就是两个人睡的意思,不是给三个或者四个人一起睡的。 孩子的睡眠重要,父母的睡眠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的妈妈不带孩子睡,被指责偷懒。 这不是一天两天问题,苦大仇深挺挺就可以过去。如果妈妈休息不好,白天精神不好,怎么还有力气和心情带孩子? 长期睡不好的结果的,是导致妈妈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慢性疾病。这个时候其实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因为母亲和孩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天天拼命喝骨头汤,鸡汤,鱼汤,米酒水,下奶的妈妈们,是否知道保证睡眠质量,精力充足,奶水才会充足? 子觅断夜奶的故事 龙年扎堆生龙女。子觅和我另外两个朋友的孩子,相差不到两个月。四个月之后,把三个孩子排在一起,子觅明显比其他两个孩子胖一圈。说起来,其他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可以连续睡八到十个小时了,只有子觅还要半夜起来喂奶。 三个妈妈讨论了半天。我发现最大的区别是,另外两个小龙女是睡在自己的房间。而子觅是睡在我们的房间,自己的小床上。 其实我们没准备让子觅在我们的卧室常住,她的房间是已经都准备好的。我研究明白之后,立刻就把子觅的床搬回到她自己的房间。
搬回去的时候,我在她的床前面摆了一个软软的真皮沙发,外加真皮脚垫。因为不知道我要起来喂多久的夜奶,既然要持久战,我要自己安排的舒适一点。 第一天,还是哼哼的起来喝夜奶。 第二天,醒的时间就推迟了很久。 第三天,她就睡一整夜。从晚上十点半一直睡到了早上六点。 倒是我,因为每晚涨奶涨的厉害。用了好几天的时间,让我身体明白,这个时间已经不需要喂奶了。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因为睡的开心,子觅就会格格的笑。早上在子觅格格的笑声中醒来,更开心的是做妈妈的我。神清气爽的睡一整夜的觉,对于妈妈是多么奢侈和舒心的事情呀。 法国医生认为宝宝体重超过七公斤,就可以连续睡六个小时。所以超过十公斤的孩子喝夜奶,不是因为饿,是因为需要安慰。 宝宝几个月之后,分得清楚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了。这个时候宝宝会有一个时期,非常害怕黑暗,害怕睡觉。 在深夜中醒来,黑洞洞的空间里面有什么?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宝宝自己不知道是否还可在看到白天,所以大多数宝宝因为害怕,不能够自己入睡。 我们可以理解孩子们的恐惧,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建立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的环境,帮助孩子驱赶恐惧,让孩子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简单的塞给孩子,妈妈的奶奶头,混过今天就算了,明天再说明天。
现在子觅是个非常好睡的小孩子。就像阿姨说的那样,到点抱到房间里面,亲亲小脸,往小床上一摆,我就可以出去了。不用等到她睡着,不用哄,她会自己进入睡眠。 子觅也不是每天都会像成人一样一觉到天明,有时候她还是会在半夜把我叫醒。不过除非是生病了,不舒服,大多时候我去摸她一下,她就又睡了过去。 对于一个两岁的宝宝来说,自己可以调节自己的状态,不惧怕黑暗,放松直到睡着,是一个非常独立的标志。这也体现到她平时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她长成了一个独立而自信的小姑娘。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没有人能够在喧闹的市场上,或者乱七八糟的沙发上,安心的睡个好觉。想让孩子睡得好,我们需要创造出一个睡眠环境。 法国医生是这样建议的婴儿睡眠环境: 第一,温度。 婴儿房间温度最好在19到23度之间。 其实这个温度我觉得有点冷,可能是因为白种人体温比我们低,所以不需要更温暖。 而我一般会把房间温度略调到24度左右,这已经是上限。婴儿房里面,千万不能哄哄的热,太热是睡不好的。 第二,环境。 婴儿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熟悉的环境,才可以安心入睡。 就算是对于成人,睡在自己家自己的床上,那种不用睁眼睛就可以感受到的熟悉感,也是让我们可以放松神经,轻松入睡的原因。 所以宝宝人虽然小,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让他感觉的,这是他自己的,独有的绝对的空间,这样才让他熟悉,让他放松。 第三,床垫。 婴儿床垫不能太硬更不能太软。 太硬的床,睡得不舒服。对于几个月骨头没有完全长好的宝宝,太软的床垫,不适合脊椎骨的成长。 棕榈床垫上面铺一层软软新棉花被子,是比较适合宝宝的。 第四,位置。 对于几个月的孩子来说,婴儿床其实非常空大的。尤其是刚刚从妈妈肚子里面,被妈妈肚皮绷了几个月的宝宝来说,一下子睡在一个巨大空旷的环境里面,婴儿会害怕,害怕就会惊醒。 把婴儿放在婴儿床上的时候,尤其是还不会动的宝宝,要把婴儿摆在脚可以碰到床的位置。 注意是脚,不是头,或者胳膊。宝宝可以用脚碰到床栏,这样宝宝会知道这不是一个无尽大的空间,会比较安心。 我在孩子更小还不会翻身的时候,干脆用被子卷了一个圈,摆在婴儿床上,像是小窝一样,然后把孩子放进,这样孩子到处都有可以碰到东西,她就安心的多。 第五,倾斜。 在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建议在床垫下面垫个小褥子,把床垫倾斜一下。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吐奶,吐奶严重的孩子,如果没有被及时清理,呕吐物卡在咽喉,会引起窒息。可是如果孩子整个人是由上到下倾斜状,比较不容易比呕吐物卡住。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创造出一个孩子自己的小窝窝儿,宝宝到了自己的床上就不会害怕,不会紧张,轻松自如的睡觉了。 第六,睡袋。 法国号召不要给孩子盖被子。原因还是防止窒息。 我一个朋友给我说,他孩子三岁了,还和他们一起睡的原因,就是孩子半夜会蹬被子着凉。所以半夜要不停的起来盖被子。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买个宽宽大大,舒舒服服的睡袋,孩子没有被窒息的危险,大人也不用担心孩子半夜踢被子,几十块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七,玩具。 在婴儿床上,家长都喜欢摆很多玩具,可以让孩子随手就玩。 要注意的是: 不要大型松软的毛绒玩具,更不要有绳子状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有可能引起婴儿窒息的隐患。 毛很长的毛绒玩具,这容易引发孩子的对于灰尘和绒毛过敏。 最好要小小的,颜色鲜艳,但是绒毛很短,手感舒适的小玩具。 可以摆一两个声光玩具,但是不要选择太大声音,或者光线刺眼的玩具。 后话: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小小窝窝儿,小窝里面一切都是熟悉的,安心的,安全的。让我们轻松,放松,睡意袭来,飘去梦乡。 要给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自己的小窝,让她们不会害怕,不会紧张,惬意的入睡,健康的成长。 宝宝睡觉下篇预告: 睡觉的法宝 ;建立作息时间;睡前准备;思迪睡觉的故事…… 微信公众平台的广告语: 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 而我只是有一个名字而已。 我是卢璐。 公众微信号:lulu_blog 如果你喜欢我,请推荐我。 你们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祝大家在这个春天里,快乐。 长按可添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