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好”学生的健康成长

 冰海明月 2016-05-19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常常被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传统的评价标准认为,"好"学生主要表现在遵守纪律、听话,学习成绩优良等方面,”差“学生则表现为淘气、捣蛋、打架、爱惹事、成绩差等。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因而,在青春期也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对于差生的教育,我们强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对于”好“学生的教育,我们则偏爱有加,迁就错误。这种溺爱往往会妨碍教师理智地认识他们,以致于在”高处不胜寒“中断送了自己的命运和前程。如某个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怨天尤人,一蹶不振。究其原因,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遭遇失败就悲观丧气。
         现代教育是人性教育。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有和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能力,有能够生存下来的能力,而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了对差生的教育,而忽视了”好“学生的关注和研究,这是不公平的。
        其实,教育"好"学生的艰巨性、复杂性、决不亚于对差生的教育。笔者认为对”好“学生进行以下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
        第一、勤于沟通,疏解压抑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好"学生的情绪更容易压抑和冲动,他们头顶着光环,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既要乐于助人,品德高尚,又要成绩拔萃,傲视”鸡群“,因此教师要勤于沟通,及时开导,给他们提供一个宣泄的平台,来维持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二、训练受挫心理, 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好“学生,有着超越他人的优越感,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轻则情绪低落,悲观厌世,重则对前途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训练"好"学生的受挫心理,首先,不可将"好"学生的地位固定化。班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轮换,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其次,对"好"学生的犯错误不可迁就,应该严格批评,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的处罚和必要的书面检查。最后,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体验"人生自古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让他们体验人生道路上的失败和坎坷,体验到战胜失败后的成就感。这样他们将容易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让打击。
      第三、志存高远,超越自我
       随着社会的褒奖荣誉的增多,自私、虚荣、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等心灵的毒瘤开始膨胀。对此,教师应理直气壮给他们提出志存高远的希望,淡化这类学生的优越感,帮助他们去掉头上自我陶醉的光环,更多的时候让他们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来感受别人身上的优良品质,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中体验奉献的幸福,让他们意识到好学生就应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宽容。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这样来培养自己豁达和淡泊的心境。
       总之,对于'好"学生的教育,涉及的不仅仅是健康的成长,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只有对"好"学生教育正确引导和关注,他们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才会变得更有韧劲,更宽容,更有合作精神,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