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孔定组方用药经验谈(转)

 思念彼岸 2016-05-19

 李孔定组方用药经验谈

 

           张 耀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621000)

 

            原载于《中国农村医学》1995年第9期

 

    李孔定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熟谙经典理论,善撷各家精华。临床主张博采众长,不拘门户,尊古创新,善于执简驭繁,常根据病情创制味少量重之新方,每标新见,屡愈难疾重症,显示出精湛的学术造诣。先生还曾深入民间,拜访草医,识用草药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简介如下:
    l、依法组方、药贵精专
    先生临床组方用药的特点是详审病情,随证立法,按法组方,用药
精专。先生强调应熟悉药物的性能,即一方面要博采古医籍对药性的阐释和历代名家用药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参考当代科学对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研究的报道。做到“用一药当尽一药之利,亦当防一药之害。”
    瘰疬一病,系由瘵毒侵袭少阳之经,致痰凝气滞而成。先生自拟消
瘰汤,以泽漆、土茯苓、夏枯草、连翘解毒化痰,山楂化痰消坚开胃,枳壳行气化痰和胃,黄精、甘草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曾用此方 (不用西药)治疗瘰疬40余例。
    小儿疝气的病机特点多以气陷为本,气滞为标。气滞由气陷而成,
气滞反过来又阻碍气陷的升复。治当升陷以治本,行气降气以治标。先生用四逆散为主变通化裁的完疝汤,以柴胡、甘草、黄芪、萱草根益气升提以治气陷;枳实、荔枝核、黄芩苦辛通降以治气滞;白芍、五味酸收以既升之脏。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又如治刘某某患者,呃逆4天不止,发作频繁。烦躁不安,苦不堪
言,伴见腹胀便秘。诊见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热结胃肠,阳气内郁,气不下行,上逆而为呃逆。遂以黄芩泻大肠三焦之火,大黄通腑降气,合四逆散透郁解热。服药1剂,大便通而呃逆止。
    再如患者李某,近3年来阴囊及双大腿出汗,行房后更甚。数服补
肾燥湿之剂无效。其脉细涩,舌暗红少苔。此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于三阴之经,致升降失司,津液不能敷布,滞于腿内迫而为汗。先生重用白芍、熟地各120克,滋肾养肝,升麻30克升提之,陈皮l2克以降气,怀牛膝30克以活血。大气一转,水津四布,故连服5剂痊愈,至今已年余未复发。
    2、药量轻重、谨遵病情
    先生非常重视药量之轻重,常谓:“病有轻重之分,用药也应有轻
重之异,疾病如来犯之敌,用药如用兵攻守。敌众力强,我必大军应战;敌寡力弱,我岂可割鸡用牛刀!所以,一般地说,兵无常数,除大毒药外,药无常量。”他认为仲景在遣药定量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如以芍药为例,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均用至6两,而麻黄升麻汤仅用6铢(汉代24铢为1两、6两折合144铢,是6铢的z4倍)。以甘草为例,炙甘草汤、桂枝加人参汤、小建中汤均用至4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只用了1两,后者仅为前者的1/4。如以药味为例,有少至l味的,如甘草汤、一物瓜蒂散、文蛤散;有多至23味的,如鳖甲煎丸。这是仲景明察病情,深通药性,审时度势,恰当用药。用轻用少,无力微之弊;用重用多,无伤正之嫌,可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同是一张处方,由于药量的差异,效果亦迥然不同。先生临证用甘
草组方,一般只用6~10克,一次遇一妊娠5月之妇,突发上腹剧痛,诊为胆道蛔虫。医以常量之“椒梅理中汤”与服,经日无效。转先生处诊治,审其病情急剧,处方宜大宜专,方能顿挫其势。处方:乌梅60克,花椒3克,甘草30克。意取乌梅以安蛔,甘草以缓急。蛔安急缓,则痛不作,故均重用。一服痛减,尽剂痛止,胎孕无犯。一便秘患者,腹胀便秘月余,诊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服药数剂无效。观其方皆润肠通便及枳术丸之属。虽治法对症,药合病情。然而药量偏轻,有杯水车薪之嫌,先生仍用枳术丸治之,枳实30克,白术100克。药过l剂其便即通,后连服3剂调理善后。
    今之少数医者,有不问病情如何,千篇一律地开大方、施重剂,或
一律施小量,先生认为这都是一种不察病情,不识药性,不负责任的医疗作风。
    3、补不宜滞、灵活通变
    “虚者补之”是中医治疗法则,但须补而不滞。才能充分发挥补药
的效果,达到治疗的目的。明 ·张介宾说:“凡用药处方,最宜通变,不可执滞。”先生组方用药主张开合相成,升降相因,强调使用补剂尤应注意。因补药壅滞,纯补峻补,虚损之脏常难使之运化,故在治疗时,常佐消药于补剂之中,使补药补人体之虚,消药消补药之滞,异曲同工,各尽其妙。薯蓣丸用神曲,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均用陈皮,归脾汤之用木香……,都是这种思想为指导。先生临证处方,常宗前人处方之意,常于补剂中加入神曲、陈皮等消导之品。先生常谓:“如不知变通,滥施蛮补,常可出现胀满不饥或食欲不振诸症,从而导致食量减少,气血资源不足,纵使参茸杞地丘积于前,也是难免‘求全之毁’的。”
    此外,先生临证处方还注意用寒勿远热,用热勿远寒,用泻勿伤正
。如应用阳和汤、乌头汤或大量使用黄芪时,为防热药之燥烈,常宗近贤张锡纯之用法,伍知母以滋阴清热,又寓仲景酸枣仁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用知母以镇静之意。其他如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常加黄芩或鱼腥草,应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咳嗽、乳蛾、喉痹常伍少量甘草顾护中气,使清利而不伤正,又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4、善用单方、费省效宏
    单方治病,符合“简、便、廉、效”的原则,既能节省费用,又减
少药物消耗。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单方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欧阳修久泻不敛,法罄技穷,服用车前子末而愈;宋代名医扬介单用白芷治愈头风痛;药王孙思邈亲用一味蒲公英治愈自己的疮肿;黛蛤散止嗽有效。说明单方治病,效专力宏。
    先生曾深入民间,拜访草医,识用草药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治患者张某,女,52岁,反复鼻衄3年,屡治不效,发则1月左右方止,延月余又发。此次病发,其初血流如注,肾上腺素棉球塞鼻则血从口中溢出。数日后,涓滴不尽,邀先生诊后,处方:白茅根、旱莲草各100克,猪肉(肥瘦兼半)200克,共炖汤后喝汤食肉,1日1剂,共服4剂痊愈,随访两年未复发。牙髓炎治疗颇为棘手,其来势急速,疼痛剧烈,苦不堪言。先生常用民间验方,祛风泻火之鸡矢藤加猪肉共炖汤食肉,能收速效。先生诊治一姓张患者,患午后2时定时寒战高热(体温39c以上)4日,至夜11时退烧,伴右胁下疼痛,其舌淡苔黄腻,脉弦滑。属胆胃湿热。先生借用重庆江北区周美礼先生截疟验方(药用川芎、官桂、白芷、苍术各6克),共细末布包,于午后1时塞鼻,并益以内服药,次日即未再发。此外,先生还常用鲜泽漆治疗结核病、大蓟治疗带下病、用《外台秘要》香薷术丸治疗腹水、水肿均收显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