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雾里”到“悟理” 12

 达成书藏 2016-05-19
    ■本报记者 许沁

  进入高中,有的学生一学物理,感觉如坠雾里。13日晚,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物理特级教师袁芳向学生传授大开脑洞的物理思维。现场,还有一位3岁宝宝的妈妈前来听讲座,希望了解如何开启孩子的科学思维。在袁芳看来,学习物理,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走向社会,还能从中悟出许多人生道理。
  活动由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

  “慧眼”捕捉生活中的物理

  什么是引力波、量子力学?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虫洞”该如何解释?这些物理领域的专业名词吸引着不少学生。但到了高中,不少同学感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区别很大,非常难学。
  “其实,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高中物理更多来源于生活。”袁芳说,物理不仅好玩,也是最完善、最严密、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两个班级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为何其中一方输了比赛?物理课上同学们学习摩擦力后知道,拔河要赢,需要足够的摩擦力,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学以致用,可以让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更有乐趣。
  在袁芳看来,学好物理,首先要有一双慧眼,擅于捕捉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有颗好奇心。手机充电宝上的毫安时如何看?毫安时越大,代表可以储存的电量越高;俗话说,水往底处流。为什么高速前进的汽车,挡风玻璃上水滴不会往下流?汽车进入隧道,没有通讯信号是因为电磁被屏蔽?……对于各种有趣的生活现象,不但要质疑探究,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推理阐释。
  袁芳建议,对于低龄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不要讲硬道理,可引导孩子自己看书或通过上网搜索寻找答案,鼓励孩子从小阅读科普书或科普杂志。

  学习方法首选“一图读懂”

  “物理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在你的想象之外,又在你的推理之中,是客观感知,也是合理假设和严谨论证。”讲座上,袁芳通过和学生、家长共同讨论各种有趣的现象、有效的学法,让听众感知物理思维如何使人脑洞大开,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大千世界的内在规律。
  袁芳认为,物理的核心属性是实验科学、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述。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一定要深入,既要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也要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学习物理过程中,始终要抓住三个关键因素:对象、过程、联系。方法首选“一图读懂”,通过生活场景建立物理情景;其次是建立物理模型,抓大放小,推理求证。
  看恐怖片时,恐怖片里传来阵阵令人惊悚的声音。当观众了解到这原来是拟音的效果,可能是“手搓卷心菜的声音”,自然不再害怕了。袁芳说,学习物理,即要认识事物之间相互构成的关系,由此来研究世界的本质。

  学好物理有助理性思考

  袁芳的学生中,不少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如今成了同声传译、硅谷数据分析员、财务总监等。
  “物理很多原理和一些看似不怎么相关的学科有很大相通性。经济学的‘边际效益’和数学的二阶导数,其实和物理中加速度概念是类似的;弦乐器的演奏,其实就是通过手指按弦的位置控制振动频率来达到不同的音调。每当在另一门同样很喜欢的课程里看到这些和物理相似的知识时,便会对高中‘做题’层面的物理学习有了更深认识。”
  袁芳认为,物理学习教会学生完成任何事情都要理性思考,注重方法重于结果;还要有大局观,让人更迅速、更有条理地做出决策。这也教会学生今后踏上社会如何更好地做事——抓住主要矛盾,提取关键信息,厘清过程,明确内在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