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抗卫论迪士尼之一: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影视主题乐园?

 王平1973 2016-05-19


——赵抗卫著
《主题公园的创意和产业链》节选之一


最近,关于文化产业的讨论日益热烈,迪士尼的即将开张也引来了许多话题,想想有些话我早就说过,有些研究也早就有所涉及,就随手撷取几个小节,参与大家的讨论。这是一本我5年前的著作,受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的委托而著,据说是国内第一本有关主题公园的大学专门教材,市面上已经出现影印本了,没时间修订,论述中有过时的地方敬请见谅。


                                                                                  赵抗卫






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影视主题乐园?

——摘自《主题公园的创意和产业链》第八章

       “中国电影(电视)文化与影视主题公园”

 

相比较国际品牌的电影主题公园,研究中国影视主题公园的发展时就不得不涉及到中国电影和电视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因为影视主题公园毕竟是电影电视文化的衍生品,是影视产业链延伸的结果。中国影视主题公园要真正崛起,离不开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


01
电影电视制度与影视文化

中国的电影成长背景与好莱坞的电影完全不一样,中国电影在诞生后不久,就面临着民族危机,有影响力的电影大都产生于民族为难之际,1939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电影主动承担起振奋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1949年以后,新的社会制度刚刚产生,电影生产的体制、结构是作为意识形态宣传而定位的,电影的文化主题和文化思考主要集中在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斗争历史,题材就重点表现在政治斗争、阶级冲突方面,中国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无一不与当时的政治背景联系在一起,起着“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重大舆论作用,如:《上甘岭》、《铁道游击队》、《智取威虎山》、《战上海》、《敌后武工队》、《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甲午海战》等等。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在电影体制上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一方面,主旋律的电影出现了更大的格局,如:《大决战》、《开国大典》、《大转折》、《大进军》、《横空出世》等,另一方面娱乐性强的大电影也纷纷出台:《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功夫》、《霍元甲》,但中国电影的市场还是不够强大,国内电影观众看电影的比例相比发达国家还是不多,能走向世界的电影更是少而又少,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电影还是习惯性地“以民族历史为焦点,不断地、反复地强化着历史叙事的媒体话语,其性质始终是以民族命运为中心,内向化旋转的文化运动,跟另一种以民族文化为依据,外向化、扩散性的文化运动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既往的中国电影文化定位面临着调整和扩展的任务,面临着民族意识和人类意识相结合”。②


  “以民族文化为依据,外向化、扩散性的文化运动”,是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产品全球性流通和竞争的环境下,要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振兴应有的电影文化观念。在这种时代里,如果在电影文化上将民族文化转化为被人类共享的世界文化,则具有更多的普世价值,因此会有更大的市场和全球影响。日本动漫文化在全球占有60%的媒体播放份额,不是纯粹的日本故事、日本造型、日本叙事方式的表现和思维结果,而是日本动漫作品在艺术形式、人物造型、叙事话语各方面融入国际文化观念的展现;韩国的影视节目将韩国式的儒文化传统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就大步走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市场。


在传媒网络化、全球文化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文化竞争的跨民族、跨国界的形势已经愈演愈烈,实质上是国家的软实力的竞争与体现。中国电影的文化思维应向这样几方面方向发展:应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以普世价值形态外向型扩展,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中国电影艺术在存在主导性的主旋律的前提下,应有更多的电影类型,向更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发展,中国的电影企业就会形成真正的大型电影产业集团,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而影视主题公园作为电影产业链中的主要一环,有了适合主题公园的文化主题和自主的知识产权,自然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图:无锡三国水浒城


中国的电视就文化思维和文化意识来说,与电影是相似的,2007年至2009年最热门的电视连续剧不外乎《激情燃烧的岁月》、《暗算》、《潜伏》、《亮剑》、《红日》等,也基本属于传统的意识形态文化思维和叙事话语。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电视的体制也是出于意识形态宣传而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的四级办台(中央、省、地、县),这种体制对日益走向市场的电视产品的生产以及电视产业集团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制约。作为电视产业链的延伸,以电视节目为主题的主题公园也在等待合适的中国电视节目的产生和足以发展主题公园产业的跨行政区划的巨型电视媒介产业集团的出现。

图:中国主题公园的外国文化因素:杭州乐园的大门


02
电影市场与主题公园

美国电影主题公园的成功首先归结与美国电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高度占有和高度影响,归结于美国电影广泛的文化影响力,第七章所述迪斯尼和环球的那些电影,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大电影,哪一部没有全球的影响?如果这些主题公园只有先进的技术,没有游客喜闻乐见的电影人物、电影情节和电影文化,就肯定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雄霸天下,首先在于美国电影本身就是个大产业,是产业巨头将信息传媒业和娱乐业紧密结合的大产业,因此具有电影品牌延伸的极其丰富的商业价值,除影片的海外版权、家庭录像制品、电视播映版权外,还包括与影片内容有关的图书出版、玩偶、纪念品、原声音乐和主题公园等,甚至使这些有知识产权的主题产品产生的价值高于票房本身,因而形成电影的产业链。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没有极其广泛的电影市场生成,没有巨型的电影产业集团和电影产业链的产生,就不会衍生出真正的电影主题公园。



图:华纳电影乐园的游行也很有特色


03
类型电影与主题公园

从第七章所述美国电影主题公园游览项目的创意与原创电影产品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能被改编成主题公园项目的电影其实都属于某一种“类型电影”,最主要的包括:惊悚片、冒险片、奇幻片、恐怖片、科幻片以及儿童片、家庭片,而中国的类型电影(电视)尚不成熟,电影电视产品中很少有适合改编为影视主题公园游览项目的节目。这又是中国影视主题公园发展的一个瓶颈。(类型电影的概念在第七章已有表述)



图:在主题公园里,儿童试图与故事中的形象对话


类型电影以强化快乐为原则,智慧地讲述一个有趣、精彩的故事并以满足观众的快感为基本目标,以“娱乐化”的态度审视和处理现实生活,按照观众的要求生产节目“类型电影制造梦幻,弥补生活缺憾。艺术电影却要在很大程度上颠覆这种造梦的功能,启发各种清醒思考”,④而主旋律电影调动的一切艺术手段则是为了强调占社会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当然简单以这三者来划分电影内容不是很准确,这里无非想说明类型电影在这三者中有存在的必要和理由,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都应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想说明类型电影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没有类型电影,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和产业化进程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中国电影就仍然会缺少走向世界的竞争力。相应的是,中国的电影主题公园就因缺少合适的主题内容而难以成为真正的电影主题公园。


发展中国的类型电影的几个关键问题是:首先在电影体制上要允许真正的类型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在主旋律电影的市场份额中给类型电影一席之地。


其次是要改变一下创作观念。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处理现实生活,强调的是真实;而类型电影创作则是以“娱乐化”的态度编织精彩的故事,强调的是“好看”,要得到的是“有保证的快感”。⑤


再次,要产生类型电影的创作队伍,相比其它电影,类型电影可能更加需要创意能力和想象力,需要摆脱传统的电影文化思维,需要更强的市场意识、更加要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制造美国电影主题公园的那些电影的创意和想象几乎都是中国电影创作的空白点:从《星球大战》到《E.T.》,从《侏罗纪公园》到《回到未来》,从《蜘蛛侠》到《绿巨人》,从《加勒比海盗》到《幽灵公寓》,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这些类型电影的创意水平,好像都不是中国现在的电影创作力量马上能够企及的。中国的电影剧作家除了习惯在社会变革、在政治斗争、在民族危机中取得惊险的情节以外,是否还有在人类普世价值基础上开拓题材、塑造情节、展开想象的能力?



图:《E.T.》从电影到游览项目的改编是非常受儿童欢迎的


从制造美国电影主题公园的类型电影来看,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⑴摆脱(或者掩盖了)主流的意识形态的痕迹,以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和情感来满足美国和各国游客的需求,以自己的产品用超越国家、民族、社会制度的姿态销售给游客。⑵自行代表人类,表示对地球以外事物的欢迎或抵制的态度,捍卫地球人的利益,借以代表地球人最美好的感情,从地球人的角度去超越国家、民族以取得全人类的同感。⑶抒发人类对未来的幻想,满足对神秘事物的好奇,追求对新鲜事物的刺激,赋予忘却现实的愉悦。⑷伸张人类共有的正义感,满足对惩处罪恶的快感。⑸给予儿童、家庭对明天的美好想象,对友谊、爱情的追求,对世间各种美好事物和动物的爱。⑹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和介绍等等。



图:电影《蝙蝠侠》里的人物与小孩的合影


由于有了这些类型电影的存在,就有了改编成主题公园游览项目的可能,就有了绵绵不断的游客的存在。目前中国电影界已展开对中国类型电影的分析和讨论,这些研讨对中国的电影和影视主题公园都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图:到梦幻般的场景中去接受梦幻般的故事

 

如果我们小结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影视类主题公园的状况是:


1影视拍摄基地都只注重规模的扩大,而少有重视如何在影视游览项目上下工夫、从而使自己转变为真正的影视主题公园。目前虽有可游览的景观但不能成为真正的影视主题公园。


2电影企业直接建立了电影主题公园,引进了高科技的游览项目,却发现自己拥有的节目版权不适合改编成主题公园的游览项目,也没有技术条件特意去创意和设计这些项目,主题公园是建成了,却仍然没有自己的电影文化和文化品牌。 


3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后,有直接投资影视类文化主题公园产业的经济能力和魄力,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技术,但产品传播不够广泛,文化影响力不够大,文化品牌尚没有形成。高科技技术的竞争力是不能替代自身创造的文化竞争力的。


4从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市场来看,中国影视节目市场总体上缺乏适合改编成主题公园的影视节目,中国影视主题公园在呼唤有票房号召力和长久影响力的中国类型电影(电视)的产生。






《主题公园的创意和产业链》

  著       者:赵抗卫

  出版发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第一版

  印       数:1800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