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书,竟然聊到课本上了。
从幼年起,课本就是我们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读物之一,它承载过那些让我们欢喜或头痛的文字与图像。
教改不是今天才发明的口号,中国教育的整部历史踏满了不断摸索与改革的足迹。曾几何时,在人人皆知的语文之外,另为中学生创设过一门课程叫做文学,给学生们传递最接近艺术的世界文字之美。如今这门课程已尘烟湮灭,唯留课本给我们做真的见证。
1955年秋文学课试点首先在初中推出,为适应这一新需要,第一册文学课本问世了;之后又为56年春的试教编制了第二册。根据试教的反馈,之后对这两册进行了多次修订新版,篇幅也大量增删,并续编了直至高中各年级的全套10册(下图中初中第一、二册各收录首版与修订版),直至57年底,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
这套课本不仅文字编选为新中国以来文学性最强的,同时为了配合名家名作,收录了大量同出名手的插图,使之完璧。于是,我们看到了刘继卣、王叔晖、潘洁兹、顾炳鑫、张仃、古元………………
这套课本前后印次极多,后期更是交由各地出版社重印,上海、重庆、东三省等地都有过重印版。尽管内容一致,封面设计却版本极杂,底色、字体、边花几经调整。
这些插图中的鲜活形象将随我们的记忆永存。






































未完待续
图文提供:nodancing(连趣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