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照丕著说陈氏太极拳论

 喆夫 2016-05-19
1234567略。
8、打太极拳要懂得什么是缠丝劲
  打太极拳就要练内劲,内劲就是缠丝劲。凡是圆形发出来的东西,全部带有缠丝劲。凡是直线发出来的东西,全都没有缠丝劲。陈氏太极拳是前后左右,上下四旁,内有五脏百骸,外有肌肤毫毛,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缺陷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是浑然一圆方为合格。所以说:陈氏太极拳完全是圆形发出来的劲有缠丝劲(其他的太极拳没有缠丝劲,因有直线,有平面,有抽扯之形,有提拔之意)。
  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都有,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沁润于百骸之中,达四稍,通九窍,增长内劲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劲之功效也。缠丝劲分上缠、下缠、小缠、大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正缠、倒缠,以及百般缠法都是结合中气运行的。但是在教人时,不必指出那部分是缠法,这样大有远乎练拳之道。只分什么是倒缠、正缠即可。(云手完全是正缠丝劲,倒卷肱完全是倒缠丝劲,左半身是倒缠丝劲,单鞭左半身是正缠丝劲,右半身是倒缠丝劲)。其他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身法,就有什么缠丝的表现。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9、打太极拳必须知道三节的规矩
  头为上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头为周身之首,打太极拳如果不知道头的规矩,周身散涣,没有系统。不能头硬往上顶,不能摇头,不能低头,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某手为主,眼神看住某手的中指甲,嘴唇牙齿微合,舌尖顶上颚,使呼吸自然。
  腹为中节,“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上自咽喉,下至丹田为中节。中节不能弯腰撅屁股,不能鼓肚填胸。必须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打太极拳最重要是:1、腰为车轴,气如轮。2、腰为周身之主宰。3、心为一身之主,肾为发气之源。如果不懂得腰劲,周身散涣无主。手为稍节,肩为中节,腰为根节。往里合,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往外开,以腰催肩,以肩领肘,以肘领手。这就是稍节领,中节随,根节催,左右是一样的。这样运动才能一起贯通。
  腿为下节,“下节不明,颠覆必生”。大腿根至脚趾为下节。足趾、足  、足后跟,皆要把地,涌泉穴要虚(穴在正脚心)。腿要虚实分明,一个腿弯,一个腿直;弯的腿为实,直的腿为虚。(虚腿伸直要自然,足跟不可离地,虚步后腿按一定的弯曲以外,前膝不可用力挺直,仍保持微微弯曲,以免影响胯部的放松和灵活性,屈膝松胯也和沉肘松肩一样,都是不可分割的。)千万不可用两个膝盖外露,那就犯了双重的毛病,就不是太极拳,成了外家拳的腿法。打太极拳时弯的膝盖要与脚跟上下对照,不要东倒西歪,腰骨节相对,不对则无力,等于盖房子,梁柱一歪房就倒塌。直的腿,足尖要往里勾,使腿上有缠丝劲。委中穴莫软(变换体重时例外),(穴在膝盖后弯内)两只腿决不能硬顶住骨盆,膝脉穴要虚(穴在两大腿弯内),不然转关不灵;裆开贵圆,腿上方能有力。腿为周身之枢纽,灵与不灵在于步,活与否在于步,打太极拳,下盘稳固定根基就是上虚下实,外柔内刚之法。
  在第一阶段练习时,须知道三节之分的规矩,到第二阶段练习时,必须知道三节之合的规矩,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外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这是内三合。就是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一动周身没有不动,一静周身没有不静,何有三节之云乎哉。三节的规矩就是在运动时,分而合之,合而分之,到成功时是一气贯通,一肢动而百骸皆随的道理。
  打太极拳就是分而合之,合而分之,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者是一本而散为万株,合者是万株成归于本。千头万绪,各有所归,酿酿者自有共源,拳术之道不外此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