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学步》序 作者:象皮
编者按:这是网络上一个诗词写手的总结性心得,虽然暂时联系不到作者本人,但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先转载过来——无他,只因这个系列太过精采,同时,对于一大批正在诗林里艰难学步的朋友,有着极实际的指导意义。当然,本文的一切权利属于原作者象皮本人,将来如果象皮先生有异议,本博可以随时撤文。
【序】
《莫谈诗》——于2000年8月 梦惊冷眼看蛛丝,悟破浮华但觉迟。 明月无声听鹊语,相逢一笑莫谈诗。
没上网之前,从不认为旧体诗还有什么前途。一直以为像我这样的热爱写旧体诗的“异类”实在是没有几个。终于我在网上发现了还有些人和我同样的“异类”,而且看起来竟还有更多的人试图加入到我们这些“异类”的队伍中去。 没上网之前,从不认为现代人写旧体诗能写出些什么名堂。我本以为,这五十年来,中华文化的最大进步就在于“文化的死亡”,而旧体诗这种最该死的老古董文化,就更是绝没有一点活的理由。那号称名门正派的中华诗词“邪会”,在我眼中就是“一群死魂灵的集合”。那并不伟大而又一版再版的“红宝诗”,实在就是国人诗词欣赏力低下的明证。尽管自己也尝试写诗,但我却以为那只是一种消遣。仅此而已,不期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欣赏。终于我发现了还有些人和我一样的在“尝试”,而且看起来他们写的都还居然“不坏”,远胜过了正规出版物上登出来的那些“老干部”的得意之作。 于是,我热衷于上网读诗、写诗和贴诗。诗贴得多了,渐渐地就有了些反响:有些朋友就让我介绍一下写诗的经验和体会;当然也不乏某些“高手”给我以“劝君从此莫谈诗”这样的当头棒喝。 我只能一笑。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把学诗的感受写出来。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些真正愿意学诗并懂得相互交流的朋友。 “明月无声听鹊语,相逢一笑莫谈诗。”对于赠我“莫谈诗”雅号的旧体诗“高手”来说,这篇《诗林学步》,仅仅是一只麻鹊的言语。
缘起: 1997年冬,在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五个工作单位里,我遇到了她。 一个看起来很“阳光灿烂”的女孩,上海交大工美系毕业,同样对故乡感到很失望的人。 偶然间的一次单独聊天机会,我们聊起了诗词。她大谈了一阵子《断肠集》《饮水词》什么的,听得我惭愧了好半天,直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上衡塘、彊村这些人的当,不去背背那些被压迫被忽视的诗人的作品就罢了,甚至好像连看都没有看过。好容易谈到了主流点儿的诗人了,她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她最喜欢的唐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个我大有同感,连声说“高见高见,好像闻一多也是这么说的”云云。 “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最后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她说那话的时候,眼睛里像蒙着纱。然后我就说了一句现在很后悔的话。 “你是个很忧郁的人,你的内心一定很不愉快。”我肯定地说。 …… 记不得她接下来说了什么,我只记得她徒劳地争辩了十几分钟,而我却仍然是用十分肯定的眼光看着她,然后她放弃了。 “你说对了,我其实是一个很不快乐的人。没有人知道。”说完,她就飞快地走掉。 再然后我的不快乐就开始了。我的诗词新生也便从此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