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为什么CD格式需要进化到DSD或者PCM等高格式

 Zmflc 2016-05-20

原作者:6500K

首先要明切一个观点,刚入门的人容易发生的误解。不同于图像复原,在数码音频中,插值是无损的,这点必须明确。

只要符合奈奎斯特定律,都能借由低通滤波,时域上以SinC波形的方式(下图右),通过插值,完美的还原出声音信号。

这在数学上很容易证明,是完美的,每一个波形的点都能完美忠实的复原。

浅谈为什么CD格式需要进化到DSD或者PCM等高格式

可问题就在这低通滤波器上,人类并不能制造出完美的陡直的方形的低通滤波器,从时域上讲并不能无限的让SinC不停的产生下去。于是声音波形不可避免的失真。 好在 人耳自身也是一个天然的低通滤波器,人耳越迟钝,低通滤波效果越好。于是奇葩的现象出现了,木耳往往觉得CD已经足够好,甚至MP3也已经满意。

浅谈为什么CD格式需要进化到DSD或者PCM等高格式

CD格式的错误还在于,鉴于当年的科技水平所限,生硬的截取到了20KHz。 可声学基本原理和无数测试都告诉我们,超出人耳极限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如果强行截断,音色将发生改变。因为人耳判断音色,必须依靠高频端的无限延展。 所以从高保真忠实还原音色的角度出发,高清时代30KHz~50KHz以上的音箱,是必须的。而至于抖晃Jitter,这是高清音频也必须面对的失真,就不再此讨论。

所以,希望你们明白。 当你觉得CD足够好,高清音频似乎优势不大,那只说明1.你的耳朵退化了, 2.你的系统有短板,20KHz以上的声音无法播放 3.你的CD系统设计的确出色,低通滤波效果极佳。

问:为什么很多再版的SACD音色比首版CD难听?

答:1、即使很多录音源用的是1bit的ADC(模数变换器),也早已转成PCM保存。从PCM上再转回DSD,损失巨大是必然的。除非原有的PCM规格很高,即使损失很大,依然胜出CD。2、所谓的难听是母带本身素质就差。3、唱片制作方不用心,和SACD自身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