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监管再升级 明令禁止“向投资者宣传预期收益率”

 long16 2016-05-20

自从“权威人士”说要让股市回归合理定位之后,相关措施开始逐步落地,而金融去杠杆则继续在上“紧箍咒”。据媒体报道,近期监管层在内部已经连发多个文件,目标直指基金子公司和资管业务。据悉,股票类资管计划被要求明确降杠杆,而基金子公司的万能通道业务则面临收紧。为什么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监管层还要对金融去杠杆继续加码呢?

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业务监管升级

首先,我们来看看监管层这次金融去杠杆的内容。

据媒体报道,近日监管层在业内发布了三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全面限制资管计划的杠杆倍数,其中股票类、混合类不得超过1倍;为管理符合规定的员工持股计划设立的股票类不得超过2倍;期货类、固定收益类、非标类则不得超过3倍,而此前版本中仅对结构化的分级资管计划要求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0倍。

(词条解释:非标,通常是指金融领域中的非标产品,它是相对于标准化产品而言的。而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一般需要进行一定要求的信息披露,非标产品则没有这个要求,所以透明度比较差。2013年银监会出台了8号令,其中对非标产品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它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委托贷款、信托受益权、信托贷款等多种形式。目前大家常说的非标产品也不仅仅是指债权产品,比如私募股权基金也被看作是非标产品。)

而另外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则全面收紧了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首先是基金子公司的设立门槛大幅提高,其次是子公司的特定客户资管业务规模,将受到净资本的约束。同时,将根据公司的合规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监管升级意在去杠杆

那么,这些新出台的监管措施会有何影响呢?有分析称,这次不仅大幅降低了各类资管计划的杠杆,弥补了此前文件的漏洞,还加强了风险披露,明令禁止“向投资者宣传预期收益率”等,尤其是对禁止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的再次强调,显示了私募资管业务的监管重点和监管方向。同时,按照这次出台的监管新规,众多的基金子公司都不符合成立条件,其中很多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可能面临巨大的资本金压力。在此前,因为业务规模不受净资本约束,投资范围也没有限制,基金子公司的牌照被业内称为万能牌照,也导致其管理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在信托和券商受打击的情况下,某种意义上基金子公司是金融业加杠杆的最后通道,而现在这个渠道也即将被关闭。难怪有分析师表示,短期内A股市场在监管规范过程中的波动率和成交量大概率会维持在较低水平。

综上来看,联系到上个星期银监会叫停部分商业银行新发分级理财产品的消息,监管层再一次加快了金融去杠杆的步伐,而隐藏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高杠杆交易势必也将大大受限。

金融监管再升级 明令禁止“向投资者宣传预期收益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