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玩坏的“金镶玉”

 藏玉APP 2016-05-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高贵与纯洁,一如诗仙李白所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所以金镶玉寓意“金玉良缘”,堪称尊贵吉祥与超凡脱俗的完美结合。本来是很美好的结合,但在今天金镶玉却成了很多让玩玉人不屑一顾的名词,为什么会这样,金镶玉到底经历了什么?本文我们就来说说“被玩坏的金镶玉”。

 

金镶玉的来源

 

\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姻缘被大观园里的一众人等看作是“金玉良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乃佳配,此种观念反映在工艺品设计上,即为“金镶玉”。民间也常用“有眼不识金镶玉”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完美的金玉结合?什么是真正的金镶玉?

  金镶玉在琢玉工艺上的学名作做“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与历史上和氏璧颇有渊源。相传汉王莽篡权,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地上,崩掉一角,后来由能工巧匠用黄金镶上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金镶玉”由此得名。但由于黄金镶嵌各种宝石的工艺极为精细复杂,自汉代以来传世作品甚少,能制作金镶玉精品的工匠更是如凤毛麟角。

  到清代乾隆年间,金镶玉的制作工艺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就有几件金镶玉。爱玉的乾隆皇帝对金镶玉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了一项决定: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宫中的玉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结合乾隆工的宫廷技艺,终于创造出了象征皇家的金镶玉玉器。乾隆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其精致的做工。

  清代末期,皇族没落,大批的宫廷技艺就在这个时期失传了,乾隆工金镶玉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40年代,玉器界“四怪”之一的潘秉衡大师曾经恢复了金镶玉的制作方法,但是,潘秉衡不愿把手艺外传,1978年前后,金镶玉的制作再次失传。

  不过经过后辈琢玉大师们的不懈磨砺,这种工艺还是重现世上。到2008年奥运会,因为奥运金牌金镶玉的亮相,一度被大众追捧和喜爱。但金镶玉发展到现在却成为很多玩家并不喜欢的名词,而原因就在于市场上充斥的那些垃圾工艺品,以及并不高端的骗人伎俩。  

 

被玩坏的金镶玉

  很多藏友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在商场消费交钱时收银员会给你一张奖券,让你去三楼电梯口抽奖!上面写着送手链或者水笔一支!当你真的去领奖的时候他们多半会告诉你礼品送完了,你可以抽奖!于是你刮出个一等奖、特等奖、二等奖。一折、两折买他们高达万元左右的金镶玉。于是你激动的几乎跳起来去付款了!标价数万“金镶玉”一折就拿下 天上掉馅饼了,可拿到的金镶玉基本都是这样:



  ▲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形制,而且商家都有证书上面会说千足金金镶玉。

▲备注有和田玉千足金字样的证书

  ▲这是在一家金镶玉批发店的金镶玉证书,批量做一个证书5元!

  那么这种所谓的金镶玉到底含多少黄金呢?千足金是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9%的黄金,俗称"三九金",打的印记是"千足金",或"999金"或"G999"等。是不是千足金我们先不讨论,我们来看看这种工艺的金子到底有多重?

  ▲这是拆解后的金镶玉,中间的是胶,最右边的才是金,一层薄薄的金。在金材质下面垫一层很厚的胶,外观上给人感觉像是一层厚厚的金的错觉。)

  ▲放在电子秤上显示只有0.014克,我们也不怀疑它到底是不是金子了,就算是百分百含金量的它其实只值几块钱。

  而大部分这种金镶玉的金都不足0.02克,1克的金子可以压出1.5平方米的金箔,你想想便宜的‘金镶玉’上有多少黄金呢?

  而市面上不少‘金镶玉’卖的是工艺钱,成本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而玉上的金箔,有些厂家用粘的,有些厂家用电镀的,戴上以后摩擦一会,金子就掉了。更有不良商家用其他金属代替黄金,制造出假冒的“金镶玉”。

  说完金子,我们再来说说玉质,那些所谓的金镶玉到底是什么玉,什么工呢?

  一些低端的韩料或青海料,甚至是一些玻璃或者一些石英岩,加上一些简单的机工,一块“金镶玉”就完成了。

  所以以后购买这种金镶玉请大家擦亮双眼,切莫贪图便宜吃大亏。

金镶玉的玉雕艺术

  但如今的金镶玉并不是只有上面所讲的那些骗人伎俩,真正好的金镶玉艺术品还是有的。金镶玉的核心工艺在于镶嵌,而不是粘贴,如今传统的金镶玉工艺仍然延续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下大师们的金镶玉作品:

  上面的这些金镶玉都是当代大师们的一些作品,将传统和田玉的美与金的光鲜艳丽完美的结合。

\

  此外,如今这种金包玉试的作品也很受欢迎,一块料形、玉质、皮色不错的籽料,加上一层金镶的装饰,是很多真正玩家们心中的宝贝。

  传统的金镶玉一般是K金镶嵌中高端和田玉,加上一些精心的设计、雕琢,都是很值得收藏艺术品。但这五六年来市场上最常见的千足金在玉石品表面的镶嵌,基本都是低端玉石品,1g千足金镶嵌0.5平米的面积,成本低得令人发指,让很多不懂的人上当受骗。本来是我们的传统工艺的精华,却被市场弄成了人见人厌的一种低级工艺品,这是一种不幸,更是一种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