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日本刀之“打刀”、“太刀”与“肋差”

 天空勇者 2016-05-20

太刀和打刀(也就是现在日本刀剑界所说的“刀”),说到底其实是日本刀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 

太刀(Tachi)专为骑兵战而设计。一般较“刀”为长,刀身弧度(“反”)较大。太刀沒有硬性规定的佩戴方式。不过为了方便骑兵抽刀砍杀地面上的敌兵,太刀一般都是以边锋朝下的方式佩戴,并吊在腰帶以下。而打刀或者说刀(Katana)专为步兵战而设计,一般比太刀短,刀身的弧度也较平直。为求达到最快的拔刀速度,传统上“刀”都是以边锋朝上的方式佩戴,刀鞘插在腰带里。 

但是,单纯从长度来区分的话,打刀与太刀并不容易区别。虽然一般来说,太刀比打刀要长,可是也不排除有例外。但是打刀与太刀是有明显区别的,那就是刀的铭文的所在侧不一样。通常带刀时,刀铭应当向着外侧,此时,若刀刃向上,就是打刀;若刀刃向下,则是太刀了。(见上图)。 

武器的发展变化,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特别的军事需求。打刀代替太刀也是因为时代的需求。 

在古坟时代到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之前(古坟时代——707年),日本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弧度,而是直刀的样式,利于步战。因为当时无论政治制度、科学技术还是文化艺术都深受天朝影响,刀剑制作技术自然也不例外。这段历史可以从日本正仓院馆藏的直刀里得到印证。当时唐朝出口到日本的刀剑称为“唐大刀”,而日本山寨的刀剑称为“唐样大刀”。 

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当时处于武士扩权时期,战斗方式主要由步战改为马战,直刀在骑马战斗中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于是日本刀由直刀逐步改变为刃长较长的弯刀,也就是“太刀”。当时武士出征所需要的刀剑、弓矢、马具大多都是自备。基于适合自己使用的出发点考虑,刀剑等武具都是量身定做的。为了彰显格调,武士们无不尽力追求尽量完美的作品。同时由于骑兵马战的流行,造型适合劈砍的弯形刀刃应运而生,刀刃造形由直刀时代的切刃造进入镐造时代。现存的平安期刀剑绝大多数是太刀。太刀的切先横手处宽度大约是刀柄的一半,先幅和元幅宽窄比例悬殊,弧度高腰反,切先小帽子,刃文多为直刃。 

之后经由镰仓、室町,直到江户时代,为了适应剑术决斗的需要,出现了比太刀更为轻便的打刀(简称“刀”)。特别是在室町時代,战争方式由原来的骑兵战逐渐演变成步兵集团战,随着这一过度,太刀刃长太长、弧度大的特点不便于步战,于是刀刃弯弧缩小、刀刃向上插在腰间的打刀样式开始盛行。由于讲究拔刀的迅速方便,打刀长度大多二尺一、二寸左右。 

这里顺便说说日本刀的寸法,也就是指刀的刀刃长度。说寸法的时候并没有将刀柄长度包括在内。一般来说,刃长30CM以下的就是短刀,胁差的长度在30~60CM之间,超过60CM的,就是打刀或太刀了。即使是比较长的太刀,刃长也不会超过80CM,换算成寸法的话,即是不会超过二尺六寸六分。 

打刀与太刀的铭文的所在侧不一样。通常带刀时,刀铭应当向外,此时,若刀刃向上,就是打刀;若刀刃向下,则是太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