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美好图画,以洒脱遒劲的书法题上一首情景相应的诗词,的确能启发观者的联想,并增加审美的愉悦。题画,有的直接题在画面上,有的书于另纸与画幅装裱在一起,两种形式都能使诗与画浑然一体,诗情画意相映成趣。 李思训(651-716)是唐代的画家,字建,工书法,尤擅山水树石,笔力道劲,好写湍濑潺湮、云霞缥缈之景,他有一幅名画《长江绝岛图》,传世,苏东坡于元丰元年(1078)题词云: 山苍苍,水茫茫, 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 惟有乔木参天长。 客舟何处来? 樟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 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 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 据传说在那遥远的年代,有个叫大姑的:仙女,飘然下凡,坐在鄱阳湖边洗脚,她久居天上,哪知人间如此繁华,景色这样秀美,远处庐山巍峨,脚下鄱阳湖银光闪闪,不知不识地沉醉于山色湖光之中,连一只绣鞋冲进湖心也没察觉,后来这只绣鞋就变成了山,名叫“大孤山”,位于郡阳湖流入长江出口处,矗立水面数十丈,甚是奇特。与这大孤山相对的小孤山屹立在彭泽县北长江中,透过江山的淡淡氤氲看去,这两座山又好像姑娘的发髻一样。小孤山对岸立有彭郎矶。民间把小孤说成“小姑”, “彭浪”说成是她的丈夫“彭郎”,这样一对恩爱夫妻,隔水相望,既可看作重逢在即,也可看作注目相送吧。 苏东坡这首题画诗,实在耐人寻味, “孤山久与船低昂”,有动有静,真是绘声绘色之笔。全诗以规劝“舟中贾客”以及“小姑嫁彭郎”作结,使这样一首题画诗,妙趣横 生,余味无穷。 邓拓同志生前曾为周怀民的山水画《白洋淀上渔家乐》题诗曰: 水泊芦丛舴艋舟,当年兵火雁翎浮。 战歌唱罢渔歌起,世世英雄姓字留。 诗的内容把画的境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扩展了,使观者从新社会的渔家乐,联想到白洋淀人民,在那战争的年代,为求民族和阶级的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艰苦斗 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这一作品的思想意义。 在三十年代初,齐白石大师曾画过一幅《渔翁图》,他的题诗是: 看着筠篮有所思,湖干海涸欲何之? 不愁没有明朝来,窃恐空篮征税时。 诗的意思是说:老渔翁眼看着空空的盛鱼竹篮,考虑着一当此湖水干海水涸的时候,到什么地方去捕鱼呢?明天已经没米下锅了,但他却顾不得来愁饿肚皮,因为有比这更令人. 忧愁恐惧的事,那就是鱼篮空空,而逼讨鱼税人却临门叫嚣了。诗情为画意所增添的艺术魅力,读者是能深切感受的。他还有一幅《笼外八哥》题诗曰: 可学鹗哥语,岂学鹦哥苦。 莫自入筠笼,饱肉忘飞举。 诗的意思是说:“笼外的八哥自由自在,可以自由翱翔,学了笼里的鹦鹉的叫声还可以,千万不要学鹦鹉的困居笼中,只顾吃得上美食,而忘掉了天高任鸟飞的自适其性的生活。一幅描写自然美的花鸟画,写上这么一首幽默的讽喻诗,给观者提出一个富有某种哲理的启示,欣赏起来饶有兴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