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画诗既然是诗,就得遵循诗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古人云:“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就画题诗一如对景吟咏,讲究的是率真之气和蕴藉之味,所忌的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作肤浅的形似描述与图释。
如何写好题画诗?用几句话是很难讲清楚的。这里仅结合我的老师姜毅然、黄耘石、张牧石的诗作,用通俗的话语作一简要说明。三位老先生均堪称当今题画诗创作的名家高手。

首先,写题画诗要善于抓住画面所描绘的对象,写出画面的具体形象,或简要再现画面,由此而生发诗意、深化画意。这就要求题画诗一定得语言形象。张牧石先生曾在一幅《梅竹双清图》上题过两首诗。其一:“梅自比佳人,竹当喻君子。袖薄奈天寒,日暮惟相倚。”其二:“何缘三友松无迹,惟有双清笔底来。可是情深同总角,绕床骑马喜无猜。”诗中将梅花比作佳人,将竹子喻为君子,以物拟人,日暮相偎,且以“双清笔底来”“绕床骑马”等语言透露出作者的本意。没有这些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述,只靠干巴巴的说教,这种诗情画意又将如何得来?
其次,写题画诗还得有所立意,简言之就是你想在诗中说出一个什么意思。即使你不作刻意追求,仅作白描而不着观感,也要通过一字一句尽可能透出你的画外之音。老画家姜毅然曾作过大量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大都通过画面形象“述以情志”,书以心灵感受。他赠给我一幅菊花图,画面上一丛菊花生于山崖上,画上题诗曰:“不愿寄篱下,山崖可托身。白云时过我,朝夕霞为邻。”先生画中画的是菊花,诗中写的也是菊花,但又决非单纯意义的菊花,而是以花寄情,寓以哲理。
再次,写题画诗一定要含蓄,字里行间应留给观者充分思考、咀嚼和回味的余地,而不能像“标语口号”那样直来直去。浪漫调侃偶可一用,但得具备巧写幻化之功。平实直白未尝不可,但得有发人意外的浪漫畅想。要做到含蓄,尽可动用比兴、拟人、用典等修辞手法,以委婉的侧面描绘或反面衬托来表现画意。
黄耘石先生是现代书画艺术大家黄君璧的嫡传弟子。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和昆明随君璧先生学画多年,师生二人情同手足。后来,黄君璧去了台湾,因两岸相隔,师生一直未能见面。转眼进入20世纪80年代,年逾古稀的黄耘石愈加想念分别数十载的恩师,特意画了一幅巴山蜀水的扇面画托人带给君璧先生。画上题了两首诗。一首是:“学艺嘉陵幸遇师,江山如画画如诗。每当挥笔图云树,难忘金针度与时。”另一首是:“怀音食椹喜鸣幽,蜀水苍山忆侍游。明月春风能解意,白云堂上祝添筹。”诗中以“蜀水苍山”代替四川、云南,“明月春风”则是拟人的手法,“难忘金针”“祝添筹”等均为典故。古人说:“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五灯会元》卷十四记惟照禅师语)此乃佛家语,意谓精美的鸳鸯绣品尽管可以给人观看,但不要把刺绣技巧告诉他人。“难忘金针度与时”是反用,意即老师把所有高超的技法都传授给了自己。“海屋添筹”则取之民间传说。世传海中有一楼,内贮世间每人寿数,每人寿数用筹插在瓶中,令仙鹤衔一筹插入瓶内,其人可多活100年。又传有三老相遇问年,其一曰海水变桑田,吾辄下一筹,今满十筹矣。后人祝寿取“海屋添筹”。“白玉堂”是黄君璧的斋号,“白云堂上祝添筹”是说自己渴望来到老师身边为老师祝寿。这就含而不露地道出师生间的亲密感情,与那种“叫嚣”式的语言不可同日而语。君璧先生见画后十分动情,当即托人带去他的《九十华诞纪念集》和他写给黄耘石的一封亲笔信。
|
▲【来源于《中国书画报-中老年周刊》(作者:章用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