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中帝王-银包金田黄薄意雕摆件

 蚌之沙 2016-05-20

华夏收藏网讯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宠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爱,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相传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予帝帽,故田黄历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近几年,田黄可谓是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热点板块,不仅行情逆势走牛,很多精品极品也在这一时期集中出现。“一两田黄万两金”、“市场的硬通货”、“田黄时代”等字眼都是对田黄的形象描述。但是,我们眼中的田黄究竟是否步入收藏时代的潮流?抑或不过是赚噱头、资本的炒作呢?

温润凝腻、色泽瑰丽、萝卜丝隐现、手感尤佳,田黄可谓天生丽质。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产地——福建寿山溪流域,田黄从被发现起就以高贵著称,被尊为“石中之帝”,明、清时期它被视作贡品献入皇宫,雕刻成印章、摆件等。尤其是乾隆皇帝,极为喜爱收藏田黄,也因此,田黄被捧上了政治舞台。据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

此田黄薄意雕摆件总重约464克,此摆件田黄料极为可贵,上等田黄料作为薄意雕摆件极为少见,此田黄薄意雕便捷刀工精致简洁,形态别致,萝卜纹清晰明显,雕工精湛,人物、山石、树木、等景物错落有致、主题突出、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构图空灵、布局精巧、刻画精美。此藏品为不可多得的收藏投资佳品,市场收藏升值空间巨大。是田黄石中的上乘之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宠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爱,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相传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予帝帽,故田黄历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更为难得的是这一对银包金田黄在被大师雕刻之初就已经构思好所表达的主题,通过“晓”和“晚”两方面表现古人的作息生活,朝而出门会友、夕而围炉而坐,“晓”时出门路过小桥流水,虬曲苍劲的古树昂首云天,巍峨挺拔,观之可知厚古之风;“晚”时盘膝而坐,谈古论道把酒问青天,俨然一副自得其乐之画面。通过朝夕二幕画面描绘出古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对银包金田黄薄意雕摆件,充分利用田黄石本身的特点来完成雕刻,浑然天成。目前,“以克论价”是衡量田黄价值相对便捷的估价方式,而具体到不同的藏品,还需要藏品的材质、完整性、审美价值、历史人文价值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收藏价值和市场投资价值巨大,极其难得。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田黄陆续现身全国各大拍卖场。但其价格真正飙升是在2004年。到了2006年底,田黄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精品田黄每克达4000元。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成交价为4089.28万元,位居历年田黄石拍卖首位。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之作。2008年,一方重257克的田黄凤钮闲章拍出423万元,折合每克为1.6万元。此后,精品田黄的价格徘徊在每克2万元到5万元左右。

此对银包金田黄薄意雕摆件将亮相于深圳市鑫宝源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月份春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宁波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