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与写作中享受语文 ——作文过程教学的实施步骤 深圳市富源学校 罗时敏 经过六周的作文过程训练,我终于拿到了这本《“献给母亲的歌”的师生作品分享集》。在我们师生倍感欣慰的同时,我也深深感悟到,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不容忽视,它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始终。 作文教学是一个盲点,它是语文老师个性化教学、展示才华,驰骋翱翔的领域;也是学生喜欢学语文,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地方。语文老师务必重视阅读和写作,让师生在阅读与写作中享受语文。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重视作文的过程教学。下面我结合这次“献给母亲的歌”的话题作文训练为例,谈谈作文过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文指导,激发兴趣 作文指导,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是内容的选定。这次作文正好是学生寒假结束返校的时间,整个假期感受亲情,感受母爱应该比较充分的。所以我选了“献给母亲歌”,学生整个寒假对母亲应该是感受最深的,有自己的内容可写。其次是老师下水文的展示。老师根据假期自己对自己母亲的感受,有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母亲哪些精神和品质,一一罗列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受:只要有生活体验,就一定能写出文章。最后是作文技法的模仿。自己的内容模仿一篇范文的创作技巧,就能写出一篇较为优秀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指导,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写作文很容易,只要有生活,有人有事,有优秀的范文,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学生创作的动机有了,阅读文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文本批注,掌握技巧 “阅读是为了创作。”这话用在语文教学上是很管用的。一个学生真要是会写文章了,语文成绩怎可能差呢?创作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从终极来抓语文教学,应该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首先是课本上的文本批注。第一单元我选了两个批注要点:积累词语及写作技法。比如《藤野先生》中的围绕明暗两条线的选材,事例典型,议论抒情段落的合理运用。最后两段我要求学生用十分钟背下来。胡适的《我的母亲》中的巧设对比,突出母亲的品质。《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情真意切。《列夫托尔斯泰》中的肖像描写,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再塑生命》中的语言富有文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创作手法,有的是让学生课堂上背下来,有的是让学生进行片段的模仿写作。有平时的小练笔,才可能有大的作品呈现。 其次是课外阅读批注。每个学生有两份报纸,一本优秀作文选。用两节课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搜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批注,粘贴。这次作文训练,我就要求学生批注了5篇写人的记叙文。在这些作品中挑选一篇最适合自己的,进行精批并用作文纸工整地抄写下来,归纳出本文的创作技巧。 学生写作,初尝快乐 有了前面的铺垫,写作已是蠢蠢欲动了。这个时候,还不要急,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用一节课写作文提纲。一个详细的作文提纲包括:标题、中心、内容、写作技巧、大段落、小段落、各段用到的主要表达方式或者具体描写方法。提纲过关的同学才可以开始写作。开始写作的时候,允许学生看资料,也允许学生当堂完成不了。一般地,大部分同学能够用一节课完成,小部分完成不了的,允许他们下课交。不为难学生是教学的上上策,作文也是如此。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初尝到写作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