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 | 一部日本武士的发迹史,也是天皇沦为傀儡的屈辱史

 红豆居士 2016-05-20

 


文 | 李湖光

本文摘自《最强战士大比拼》,中国长安出版社2014年,本文经出版社授权转载。

日本武士与欧洲骑士相比,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大约在公元10世纪中后期,随着代表日本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的衰落,新生的武士阶级开始在地方上各自为政,互称雄长。这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骑士耀武扬威的封建割据时代相比,已经晚了几个世纪。

 

在武士阶级兴起之前的数百年时间里, 日本统治者不断派遣使者及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先进的文化,并模仿中国隋唐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政府机构,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由中央直接掌管一支常备军队。这些改革主要是在大化年间进行的,这就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大化改新”。




在此期间,日本与唐朝在朝鲜进行了角逐。当时的朝鲜分为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国。高句丽及百济为了遏制染指朝鲜半岛的唐朝,加强了同日本在政治上的联系。然而,唐朝通过与新罗联手,先后于660年及668年灭亡了百济与高句丽。日本在663年为了恢复百济曾经出兵朝鲜, 与唐朝及新罗联军于白村江打了一仗,结果大败而归。不过,那时候日本参战的是实行征兵制的政府军,其成员以按规定服兵役的普通老百姓为主,带有封建性质的武士还没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从8世纪起,朝廷为了奖励开荒,公开允许私人把开垦的荒地作为私产。各地的贵族、豪强以及一些有势力的宗教人士便积极参与开垦,同时不停地互相兼并,建立起各式各样的庄园。随着庄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人手必然会变得短缺。庄园主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各种小恩小惠招纳了大量为规避税赋而逃亡的农民,使得国家的田地由于缺少人员耕种而日益荒废,土地国有制受到了严重威胁。那些废置的国有土地也不断遭到私人的吞并,甚至连一些管理国有土地的官员也通过营私舞弊的手段将辖地变为私家庄园。在土地大规模私有化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两极分化。贵族、豪强、寺社的僧侣与富农变得越来越富,而贫者越来越贫。

 



到了9世纪,贵族们利用本阶级对官僚政府的影响力,使自己的庄园获得了免纳税赋与不受官府干涉的优惠政策。而地方上的豪强与富农为了避免官府的骚扰,纷纷将庄园献给有特权的贵族们,以期得到政治上的庇护。这样一来,很多豪强与富农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的庄园管理人,并最终建立了包括“本所”(最高受领者, 一般为贵族)、“领家”(一般为贵族)、“庄司”(身为庄园管理人的地方豪强)在内的庄园等级系统。庄园等级系统的成立意味着土地国有制的衰落,而国家植根于土地国有制之上的征兵制也逐渐瓦解。庄园主们为了保卫庄园,先后组建起了私人武装,这就形成了武士阶级。

 

武士之间最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结成了主从关系。首领是宗族的家长(称为“总领”),而同族的子弟(称为“家子”)以及一些无血缘关系的人员(称为“郎党”) 在战时跟随首领出征。

 

首领要负起保护部属家产安全的责任, 部属则需要对首领宣誓效忠。

 



武士们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混战。遍布各地的庄园不断联合,终于出现了跨地区的大型武士集团。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有关西地区的平氏与关东地区的源氏这两大集团。

 

随着武士阶级的日益强大,虚弱的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它的控制能力,日本形成了事实上的封建割据状态。各地诸侯表面上听命于朝廷,实际上自行其是。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封建制度起源于地方的庄园,最后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认可(也即是“从下往上”形成的),这与西欧的统治者将土地层层分封给附庸的封建制度(也即是“从上往下”形成的)有所区别。

 



日本中央政府依靠自身的军事力量无法维护首都治安以及镇压反叛者,不得不借用武士集团的力量,从而打开了潘多拉之魔盒,开了武士干政的先例。从9世纪起,关东地区的源氏集团得到朝廷的重用,关西地区的平氏集团也因得到朝廷的赏识而崭露头角。到了10世纪,武士阶级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水涨船高,纷纷在地方上互称雄长。

 

同行如敌国,平氏集团与源氏集团后来因为各种利益纠纷而势如水火,彼此不共戴天。公元12世纪,雄才大略的源氏集团首脑源赖朝在与平氏集团的斗争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他扫除政敌之后,逐步用武力控制了全国。他在镰仓建立了“幕府” 这个武士的最高权力新机构(“幕府”一词源于中国古籍,本意是指设在帐幕之内的将军府署,后来也引申为军政大员的府署),并于1192年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

 



幕府代表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的利益,它完全独立于设在京都的中央政权(日本古书称幕府为“武家”,与代表天皇与贵族的“公家”相对)之外,形成了自身的制度。

 

幕府可以直接处理诉讼事务,也拥有独立的财政权,还负责管治武士阶级,并为辖下各单位制定了《御成败式目》这部法律。那些直属于将军的大小领主及武士叫做“御家人”。御家人既与将军结为主从关系,同时本身也拥有效忠于自己的武士(“家子”、“郎党”等)。

 

那时,一个御家人统率的家臣大多在五百人以内。幕府管辖御家人的机构叫“侍所”,其官职可以世袭。

 



将军有义务保护御家人的领地,并赏赐有功者新的领地。而御家人则需自备兵器、马匹与粮草,随时准备为幕府效犬马之劳(不过,御家人只在有需要时才应召, 事后又返回领地,所以并非常备军)。将军与御家人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契约关系, 如果有一方因为病死或其他原因不能再履行义务,那么双方的关系即告结束。

 

源氏家族将大批御家人安排到各地担任具有军事权与警察权的“守护”,连京城的警备与防护任务都由源赖朝所信任的将领担任。同时,还有很多御家人奉命到地方上做了管理庄园、包收贡赋,且拥有裁判权的“地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庄园主的权力,并侵蚀了庄园制。

 

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的设立,标志着武士阶级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而留在京城的天皇与贵族们已经沦为了傀儡。源赖朝死后,他的儿子缺乏执政能力, 幕府的权力落入权臣北条时政的手中。此后,北条氏逐渐取代源氏成为了幕府的领导核心。


 



不甘心沦为傀儡的王公贵族随时准备反扑。北条时宗在挫败蒙古入侵后死去,而幕府内部斗争也日益激烈,这使得一直处心积虑推翻幕府统治、重振皇权的后醍醐天皇(于1318年即位)自以为有了可趁之机。天皇的反击计划尚未来得及实行就已经被幕府察觉,天皇被迫逃出京都,以河内的金刚山地区为根据地,在部分地方武士集团首领的支持下竖起了义旗。

 

幕府迅速出兵西上,击破后醍醐天皇部下布置于笠置寺的单薄防线,逮捕了后醍醐天皇,将其流放至隐岐岛,接着另起炉灶,拥立了新的天皇——光严天皇。

 

虽然后醍醐天皇被俘,但反对幕府的战乱仍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终于发展为全国性的动乱。隐岐岛的后醍醐天皇也趁乱得到伯耆地区武士的营救而成功逃脱,领导全国风起云涌的起义运动。镰仓幕府的大本营所在地镰仓终于在部属的纷纷倒戈之下于1333年五月失陷,北条氏首领北条高时及大多数同族将领自杀身亡。各地的镰仓幕府残余势力也在义军的打击下相继覆灭。就这样,显赫一时的镰仓幕府化为乌有。

 

复辟成功的后醍醐天皇于同年十月返回京城,废黜了镰仓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并于次年改元“建武”,日本历史上称为“建武中兴”。



颠沛流离的后醍醐天皇

 

可是,皇权战胜武士阶级的“中兴” 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天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与武士传统的封建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大多数反对镰仓幕府的武士本意只不过是为了改善幕府的弊政而已,他们对中央政府大肆没收领地、横征暴敛的不满更甚于对幕府的不满。因攻克京城立下大功的足利高氏后来被后醍醐天皇赐名为足利尊氏。这位高级武士在出兵讨伐镰仓幕府时就有取代北条氏称霸天下的野心,他利用出兵平息在镰仓地区叛乱的北条氏余党的机会于1334年五月控制了镰仓,并以此为据点反叛朝廷。

 

后醍醐天皇命令官军讨伐足利尊氏,不料却出师不利,惨败而归。乘胜追击的足利尊氏于1336年一月攻克了京城,迫使后醍醐天皇仓皇出逃。不久,官军在援军的支持下大举反扑,一度收复京城。足利尊氏部队退往九州。

 

在九州,足利尊氏得到了少贰、大友、岛津等地方豪族的支持,再次召集大军从水陆两路出发,杀向京城。战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同年五月,足利尊氏在兵库的凑川大破官军主力,一路凯歌,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京城。后醍醐天皇为了将来能够东山再起,暂时投降了足利尊氏。就这样, 皇权又一次败给了武士阶级。

 



足利尊氏拥立新天皇——光明天皇, 并模仿镰仓幕府在京城开设了新幕府。因为足利尊氏在京城室町地区有一套豪宅, 所以他创建的幕府史称“室町幕府”。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同时,他还仿效镰仓幕府的《御成败式目》制定了《建武式目》这部新的法律。他除了排斥北条氏的亲信之外,对镰仓幕府的各级武士都尽量加以留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幽禁在花山院的后醍醐天皇不久便寻找机会南逃到了大和的吉野,另立朝廷,史称南朝。

 

分裂为南北两朝的日本又开始战火连天。北朝的实权人物足利尊氏终于得到了“征夷大将军”这个心仪已久的称号,他指挥的幕府军队在连年混战中捷报频传。处于劣势的南朝相继丢失多处据点。在此期间,百折不挠的后醍醐天皇与心比天高的足利尊氏也先后去世了,但南北朝仍然继续对峙。

 

1348年,南朝迁到大名山坚持斗争,这个多灾多难的政权前后苦苦支撑了五十多年。1392年,穷途末路的南朝最后一位天皇——后龟山天皇终于接受了北朝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提出的和议,返回京城,将代表正统君主地位的三神器传给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至此,日本重新统一在幕府的强权之下。



完成南北统一的足利义满梦想做太上天皇,他企图胁逼后小松天皇让位于自己的儿子,遗憾的是因突然病死而未能实现。而继“征夷大将军”之位的足利义持对天皇之位毫无兴趣,只是一心经营幕府的事业。室町幕府后期,统治力减弱,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直到德川家康建立了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在随后的200多年里,代表武士阶级利益的幕府政权在日本政坛上尽领风骚,而一蹶不振的皇权直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才得以复兴。虽然说日本武士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比欧洲骑士晚,但是,他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也要比欧洲骑士迟得多。

 

日本武士的发迹史与欧洲骑士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特点是封建制度,各地的领主与附庸结成人身依附性质很强的关系,造成的后果是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如在13世纪中叶,法国的习惯法仍承认这种现象——一个贵族的附庸为了他的领主的事业“可以合法地向国王开战”。在日本,天皇沦为傀儡的过程也同样证明了皇权在封建制度之下不断弱化这一板上钉钉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