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的伯乐”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演奏布鲁赫、莫扎特、弗兰克作品

 晨屯5999 2016-05-20


【左老师导读】艾萨克·斯特恩,美国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更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他参与了1960年卡内基音乐厅的重建工作,维护犹太人的合法权益,他是卡内基音乐厅的主持人、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国全国艺术委员会的创始者。斯特恩并非职业教育家,经历中没有专任或兼任小提琴教师一说,但他在成名之后对于同行后辈及青少年音乐学子们的热切关爱与扶持却是音乐界对他广为称道的为人特色。


视频一: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1920年出生于俄罗斯的克雷米尼茨(现在的乌克兰)的一个音乐世家,10个月大的时候随父母迁往美国。他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8岁开始练习演奏小提琴,师从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布林德。布林德不像其他音乐老师一定让学生天天练音阶,而是用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阶,锻炼学生的和声思考的能力。1934年仅14岁时就与老师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




斯特恩的演奏事业并未一炮而红,17岁的他初登纽约TownHall的舞台,被评论界讥讽为:“运弓太重,高音刺耳,先回家练几年再说”,斯特恩备受打击,漫无目的地坐着公共汽车游荡了6个小时。突然间,这个17岁的年轻人大喝一声“Danmit.I want to play!(他妈的,我想拉琴)”。随后斯特恩随著名教育家路易斯.帕辛格进修,1943年斯特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在音乐会上,他令人信服的演奏了巴赫第二组曲、贝多芬第七奏鸣曲,与乐队合作演出了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他富有个性魅力的演奏和成熟若定的气度令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所折服。《纽约时报》将他的演奏称为“精彩的音乐创造”。此次音乐会的成功,正式确立了斯特恩作为一流小提琴独奏家的地位。 


视频二: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斯特恩深知一位艺术家成长与成功的艰辛,他经常在世界巡回演出的同时致力于发现、提携与帮助那些富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使他们得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与才华。1979年6月,斯特恩访华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多场音乐会,同时还参观了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此次中国之行被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后取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它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由于斯特恩的努力,这部影片使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希望,影片随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中三位为斯特恩演奏的中国天才小音乐家徐惟玲(小提琴)、王健(大提琴)、潘淳(钢琴)也由此引起世人的关注,此后斯特恩为他们的学习与深造做了大量工作与努力。




斯特恩没有米尔斯坦的柔丽,没有海菲茨的精确,但是他爽快、不拖拉、有速度,不为了一个乐句纠缠不休,更了不起的是,斯特恩的音乐能达到一种真正与人“交流”的能力。他的演奏风格灵活的小,根据作品的内容要求来选择技术细节的运用,或强烈热情的揉弦,或轻快而细腻的揉弦。他的声音洪亮,有一种独特的浓郁的感觉,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耐人寻味。右臂运功有力,姿势、位置恰如其分,具有一些奥尔建立的俄国学派的技术色彩,斯特恩式的独特音色,至今仍成为后辈有提琴家的学习的楷模。


视频三: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斯特恩的一生中对发现音乐人才几乎全似本能反应,并热心帮助具有天赋素质和卓越才华年轻人的成长视为职责所在。曾得到他的帮助后来成为乐坛明星的演奏家们的名字确实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声显赫的祖克曼和帕尔曼便是极好的例证,现今享有极高声誉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中国大提琴家王健也纳入其中。斯特恩一生中拥有多把名琴,包括他最喜欢的1740年瓜奈里名琴“伊萨伊”;1728年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Kruse-Vormbaum' ;1733年的贝尔贡齐'ex-Stern';1750、1754 两把瓜达尼尼名琴;1840、约1850两把维奥姆名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