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妈妈“炼爱”记

 你是一个月嫂吗 2016-05-20

  2016-05-06

  母亲是伟大和无私的代名词。爱孩子是母亲的本能。但当下,面对新生代的孩子,我们真的会做母亲吗?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90后的孩子,是有视野、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一代人;00后的孩子,他们宛如小精灵,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社会形态在改变,生活方式在改变,教育环境也在改变,当下做一个好妈妈并不容易。作为母亲,我们要给社会奉献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作为母亲,我们是否有定力保持平和心态?我们是否有能力给孩子不多不少适度爱?值母亲节到来之际,本报邀请四位妈妈分享各自育儿故事——如何修炼成为一个新时代好妈妈。

  丛绿?清华大学博士、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专家

  

  

  多年母女成闺蜜

  在中学生生涯咨询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母女关系比较紧张的状况。大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母亲对女儿,不管学习还是生活上,都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导致女儿在青春期严重叛逆。我总是会惋惜地对这些母亲说:“女儿其实是妈妈最好的闺蜜,你们现在这样实在太可惜了,要努力去修正紧张关系。”

  和女儿成为闺蜜,不仅能体会到母女之间的亲密无间,女儿也具有更大的柔软度和接受度,从而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纳家长的意见。

  所以,从女儿一出生,我就把她作为最好的朋友来对待。

  既然是朋友,首要的便是平等。这种平等,既体现在言语上,也体现在行动上。

  在言语上,我和她的谈话,从一开始就采用比较自然的方式,我平时和朋友们怎样说话,便和女儿怎样说话。因为这时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儿化语还是正常语,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没有难易的区分。这种说法方式,使得女儿的语言系统很早就变得丰富生动,表情达意也比较到位。

  在行动上,既然是好朋友,那就有闺蜜之间的亲密。我觉得有两点很有心得,一是我们之间的相互称谓,我虽然经常叫她的名字或“宝贝”,但更多的时候是开玩笑地叫她“妹”“朋友”。她大部分时间叫我“老妈”,但也时不时地叫我“姐”“大妈”。

  我和女儿做闺蜜的另一种行动表现,就是经常和她促膝谈心,说自己的一些工作或生活疑难,向她征求主意。比如我会说:“这两天妈妈心情有点不好,因为工作上遇到一点困难……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女儿可能提不出太多建设性意见,不过我对她的这种重视态度,让她很有重要感和参与感,所以她每次都尽心竭力为我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她会建议:“妈妈,我觉得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够做好。”

  女儿马上就要过8岁生日了,我们的关系除了是母女,还是姐妹和好友。她送了我一个绰号叫“松虎”,说我有时候像松鼠,有时候像老虎。如果她犯了小错,我批评她时,她就会挥动着“魔法棒”说:“老虎,快变回松鼠;老虎,快变回松鼠。”这个时候我常常忍俊不禁,果然从咆哮的老虎变成了温柔的松鼠。

  能够拥有这样一个终生不变、相亲相爱的闺蜜,是我的善报和幸福。因为体会到这种快乐与满足,所以我也衷心希望天下的母亲,都能和女儿成为亲密无间的闺蜜。

  林丹?悠贝亲子图书馆创始人、亲子专家

  

  

  我和孩子是梦想合伙人

  近十年来,感恩女儿给了第二次生命,让我享受了当母亲的甜蜜,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一起面对未来,一起追求梦想。

  自从被赋予母亲的角色,我诚惶诚恐接过她娇弱粉嫩的身体,我的梦想是好好爱她,给她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为她遮风挡雨,让她远离一切可能的伤害。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了,步子蹒跚却勇敢探索,她开始经常说“不”。我意识到爱不是全方位的呵护,也许全力付出的角色转换为支持者更符合女儿的期待,让她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自己。而成为有支持能力的妈妈,这条路其实非常漫长,永无止境,因为那叫“成长”!

  亲子阅读,陪伴成长。在无数个夜晚,我们一起借助绘本交流彼此的看法,对生活的细节,对生命的意义,对自然的敬畏,对科技的好奇。每当我节奏放慢,心变安静的时候,我总能被孩子的丰富的思维打动着震撼着。

  生命之初是最勇敢也是最智慧的,如果身边的成年人能够给予适当且及时的支持,那么每位孩子绝对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很不幸,孩子身边是夜郎自大且自认为最爱她的人,那么爱得越深,越多通往探索世界的窗口被关闭了。因为成人的知识体系总告诉我们太多是不可能的。

  如何陪伴这个对世界对未来充满乐趣的孩子,对每个爸爸妈妈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功课。

  因为一次集体活动,我和女儿第一次走进了博物馆。面对丰富而珍贵的展品我只是个无知的猎奇者,而孩子不一样,好奇心牵引她一路走过去,有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回家后,各类博物馆相关的书籍成了她的最爱。

  有一天,女儿如数家珍地告诉我莫奈的哪幅画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博物馆,真真让我大吃一惊。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因为热爱一个画家的作品,记住了那么多博物馆的名字,还因此订下了到那么多个国家的旅行计划,仅仅为了看一眼那本书中介绍的原画。如果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相信还有更多的惊喜和诧异等待我。

  我越来越积极,也非常努力地成长着,我想成为她恰到好处的支持者。我喜欢这样的成长!成为母亲后成长的动力,那叫梦想!我们的梦想彼此知晓,我们一起为了心中的梦想,成为成长路上的合伙人,这样的路一定芳香中洋溢着爱,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马骏?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

  好性格源自好家庭

  青春期遭遇更年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其实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青春期的叛逆,孩子青春期是否叛逆与家庭关系、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性格决定孩子未来,好性格不仅让孩子受益终身,其实最受益的还有我们家长。

  好性格源自好的家庭关系。父母恩爱、婆媳关系融洽,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性格好。这样的氛围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有话能和父母说,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自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和先生共同为家庭氛围定了一个基调——和谐、尊重、平等。所以,在我们家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是讲理。在孩子中考报志愿、大学要到哪个国家留学等事情上,我们跟孩子的意见并不一致,孩子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做家长的只有一个选择——尊重。

  好性格来自好的家庭教育。记得在儿子5岁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国际礼仪,女士优先。妈妈是女人你是男人你要照顾我、保护我。”所以每次乘电梯总是我先上,走路时我会走在前边。现在儿子长大了,走在马路上,儿子一定会让我在里道走;逛街时,儿子会为我挑衣服,帮我拎包;外出时,一定会往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最让我感动的一次是在儿子上大一时,那段时间我心情不好,在和儿子通电话时被他觉察到了。儿子说:“妈妈,以后不管你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遇到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告诉我,也许我不能直接帮您解决问题,至少我可以帮您分析分析。”

  好性格决定孩子好的人际关系。孩子走向社会的竞争,拼的不是智力与学识,而是情商与领导力。做家长的要给孩子好性格让他成为同伴中受欢迎的人。记得儿子上学时,每次班里同学过生日,他都会给小伙伴准备一份小礼物,要么是自己画的画,要么旅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总之一定会根据同学特点选一份他认为适合的礼物。有一年赶上儿子过生日,我开玩笑地问:“同学都送你什么礼物了?”儿子很认真的告诉我:“我忘了告诉他们了。”他的回答让我笑了好半天。打那以后,我每次外出也会带些小礼物回来给儿子备着。现在,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已经着手创业,过去的很多同学成为他最好的创业伙伴。

  二十余年来,我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是母子、是朋友、是伙伴。一路走来,我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因为我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与骄傲。如今,孩子长大了,回报给我们的是欣慰与惊喜、感慨与骄傲。

  保冬妮?儿童文学作家

  放手不放松?注视不近视

  面对孩子的成长,每个妈妈都有心得。女儿老说:“妈妈,我们同学都说我特幸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是个很放手的妈妈,什么都叫她自己做。小学时女儿住校,晚上带针线包去缝袜子,师生全惊:“你竟然会用针线!”她回来说给我听,我告诉她:“都上小学了,不会用针线的都是笨蛋!”因为小肌肉的发展在6岁前都应该完成了。

  小学5年级,女儿上学在北京跨了两个城区,我教她自己坐公交。她上了公交,我骑自行车跟着。几趟下来,她知道在车上怎么自我保护,也知道怎么安全到达。女儿上中学后,就自己骑车40分钟去上学。北京交通很拥堵,自行车环境恶劣,我带她骑两次,第三次就放单飞。她现在是自行车爱好者,去哪里都愿意骑车。

  从孩子生下来到如今长成18岁的婷婷少女,我们没请过一天保姆,都是我和先生自己带。这样可以贯彻我的教育理念——“放手不放松,注视不近视”。学习成绩不在前十名,没关系。人生是长跑,我看谁在终点笑。

  女儿知道我不在意她考多少分。她考全校前三名,我鼓励不奖励;考全班20名,我也不打。女儿跟我说:“这学期我发展爱好了,下学期我要考进前十。”果然她就在前七八名。

  初三时,学校去澳洲游学。女儿成为带队的学生,一路英语交流,从居住的墨尔本郊区老奶奶家,带着同学坐火车换汽车去学校上学。老师回来问我:“你是准备让女儿出国吗?她太能干了。”其实那时女儿根本没想出国。但就是这一次游学,女儿长了见识,想出国留学了。她自己准备雅思考试,一试就过。又上网查外国高中,高一一毕业,她就去英国读书了。

  去年,女儿为学校挣得全英数学大赛金奖。理工科这么好,我们都想让她成为好找工作的理工女,但女儿有自己的主意,选择了艺术专业。由于她成绩在全校是全A生,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已经免考录取了女儿,今年9月她就如愿成为未来的艺术家了。我们远远地为她祝福,支持她所选择的一切。因为女儿的人生是她自己的。

  母亲节快到了,送给那些焦虑型的妈妈还是这两句话:放手不放松,注视不近视。放手是要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我成长和发展。不放松就是孩子三观的建立必须不放松,抓住道德品性,其他都好办。注视不近视就是注视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日常行为,但是不用近视的眼光只看眼前事,比如一时的成绩,而是要长远去看待孩子自我的理想和目标,不功利地追求世俗目标。

  ■专家解析

  好妈妈必知

  不同阶段不同爱

  柏燕谊(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最好的我们》有一个经典画面:优等生余淮的妈妈在得知上儿子欺骗她,发现真相并不是儿子说的在和男生同桌时,她在儿子面前嘶喊:“我和你爸爸,我们活着是为了谁,不都是为了你吗?你要是走歪了,我们俩就完了,这个家就毁了!”在这声泪俱下的软性攻击之下,余淮夺门而出。

  看起来,妈妈认为给了儿子“最好的爱”——奉献她自己。这也是家长都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我明明给了孩子我最好的了,为什么他们不能理解,不懂感恩呢?但事实上,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不是他们需要的呢?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家长需要满足孩子不同的需求。

  第一阶段:0至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儿童形成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尤其是孩子生下来之后的最初几个月,完全依赖于父母。所以,此时父母需要全身心地关注和回应孩子的需求。

  第二阶段:2至4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自我和外界真实环境的不同,开始探索外部世界以发展出自主感,形成自主性的孩子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善于自我表现,富有自信心。我们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更多探索的空间,并且制定一定的规则,给孩子一个心理边界以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

  第三阶段:4至7岁,由于孩子的活动范围在不断增加,他们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并且此时为争取自己的目标开始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如果父母无法容纳孩子的攻击性,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将被打击,从而产生内疚和自罪感。此时,也是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的阶段,开始接受社会的规则和道德要求。妈妈可以稍微让让位,让父亲多参与到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来,给孩子树立榜样,提高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性。

  第四阶段:7至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更倾向于通过外界的评价来确立自我的形象。如果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效,并且得到外界的积极评价,那么儿童就形成勤奋的个性特点。所以,家长要试图发现孩子的亮点、优点,并鼓励孩子积极的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第五阶段:13至19岁,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和变化,尝试在各种社会角色中将过去和未来整合为一体,从而确定“我是谁?”的问题。父母在这时应多给予理解和指导,尽量和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权威来压制孩子,让孩子产生对自身能力的羞耻和怀疑感。?

  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无关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所需。当孩子需要时,我们及时回应,不需要时能及时退出来。在孩子探索现实世界时,敢于放手,让他走出去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将妈妈的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好妈妈必做

  育人养心修炼爱

  马骏(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爱孩子是母亲的本能,而“会爱”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学习与修炼。给孩子幸福的当下以及美好的未来。

  首先,希望孩子未来成为怎样的人,母亲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教育不是说教,更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教育在于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妈妈需要先让自己优秀起来(如,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主动接受新事物与挑战),成为孩子的榜样与骄傲。

  其次,给孩子好的家教,为孩子奠定一生成长的基石。

  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壮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家规好的孩子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才强,也能更快的融入社会,成为受社会接受与欢迎的人。

  再次,给孩子好性格,好的性格决定孩子好的未来。从小多陪伴,给孩子安全感和家的概念。温和亲密的关系铸就孩子好性格,助力孩子成为人生的赢家。

  最后,给孩子陪伴一生的精神力量,以书籍为友。从小养成孩子阅读好习惯,别错过孩子14岁之前的“阅读饥饿期”。和孩子一起阅读,作为教育人强烈呼吁现在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吧,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让阅读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愿我们都能修炼自己,扮演好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母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