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空间、适合的事情,这三点相结合才是营销战略 !

 henrymami 2016-05-21

导语

营销本来就很简单,好的企业都是运用最简单的思想,对于营销战略来说:什么时候才是适合的时间?什么事情是合适的事情?


营销本来就应该简单,成功的企业都是运用最简单的思想:


松下幸之助的“家庭电器应该像自来水一样便宜”;

杜邦公司的“宫廷的女仆也能像女王一样生活”;

雀巢咖啡的“味道好极了”;

沃尔玛的“总是用最低价格销售”。


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


营销的理解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所以在选择营销战略的时候,不能够只是评估这个战略的基本因素,还应该考虑它的时间坐标。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是以市场关键要素为单位的,比如举在家电行业中国市场的例子:

1985-1989年:价格是市场的关键要素,这个期间长虹、康佳做的很好;

1989-1992年:质量是市场的关键要素,格力、新飞、容声做的很好;

1992-1996年:服务是市场的关键要素,海尔、TCL做的很好;

1996-2000年:速度是市场的关键要素,海尔、美的、TCL做的很好;

2005-2010年: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是市场的关键要素,表现好的是海尔、TCL、美的、海信、创维、格力。

2011-2015年:连接是市场的关键要素,目前表现比较好的是海尔和美的。

在家电行业的这个发展的例子中我想说明的是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只能够是以市场关键要素的持续时间为基准,当市场关键要素的持续时间改变,新的市场关键要素产生,便是一个自然时间单位的结束与开始,因此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在任何一个自然时间段内,市场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以市场关键要素作为参照标准,这样企业才是在时间坐标上选好了位置。

在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上我们通常出现的误区是这样一些情况:

第一,过度关注竞争对手,忽略市场变化,尝尝把竞争对手的变化误解为市场的变化。

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今天,零售业的市场关键要素不是圈地和市场区域,而是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和单店的盈利能力,所以当我们看到沃尔玛快速扩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扩张不是关键要素,单店运营能力和理解消费者才是沃尔玛的选择基础。看到中国本土零售商希望通过“跑马圈地”来占据有利地位,真真实实的担心规模快速扩张和经营能力严重缺乏的矛盾会打垮中国本土零售企业。

第二,简单理解市场,忽略了市场内在变化,常常把营销创新误解为市场的变化。

看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在短短的不到3年的时间里,汽车业的营销创新不断涌现,如会展营销和事件营销在汽车业的运用,使汽车生产商发现,原来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正在失效。目前,汽车行业在我国市场上,其关键要素是目标顾客的解决方案,所以能够满足目标顾客的解决方案的汽车产品仍然是占据市场并脱离价格战的怪圈,做的好的奥迪、宝来正是如此。

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


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不是以市场所处的空间为坐标的,而是以对于实现顾客价值的定位为坐标的,也就是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哪一点上你能够有所作为,那么这一点就是你的空间坐标。

 比如,IBM的“服务转型”,1996年,郭士纳就非常清楚地定义了IBM的电子商务:使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增加企业整体的运营竞争力,从这样一个概念出发,郭士纳带领IBM开始了著名的“服务转型”。郭士纳给IBM指出了一个新的逻辑:技术与功能都不等于客户价值,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这种设备去创造出商业价值,而不完全在于技术本身。这一主张是划时代的,因为微软和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是工具效率,而IBM提供的是提升客户价值的解决方案!到2001年,IBM的服务收入达到34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2%,首次超过硬件成为IBM的第一收入来源。IBM在为顾客解决方案这一点上最能够提升顾客价值,因此解决方案就成了IBM的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

营销战略在空间坐标上的误区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追求产品的变化,误以为这是实现顾客价值的方法。

美国《财富》评选20世纪最杰出的产品,曲别针(1900年)、安全剃须刀(1903年)、拉锁(1913年)、胸罩(1914年)、创可贴(1921年)、月经棉条(1931年)、袖珍简装书(1935年)、无带平跟鞋(1936年)、家用胶布(1942年)、插拼玩具(1958年)、滑板(50年代)、尼龙搭扣(维可牢,1954年)、尿不湿(1961年)、粘贴式便条(1981年)这些产品与苹果麦丁托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英特尔微处理器、波音707飞机等等这些并列齐名,看到这些产品我相信你会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产品当它能够体现顾客价值的时候它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存在,如果我们不断的追求产品的变化,而忽略的产品对于顾客价值的单纯功能,结果一定导致产品偏离了顾客价值这条轨迹,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是那些真正简单而便捷满足了的顾客需求的产品。

第二,过度关注促销、广告、服务,误以为这些都是顾客需要的东西。

引入菲利普.科特勒的4P理论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人们开始打价格战、服务战、促销战、广告战,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手段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相信大家没有认真分析,表象上看,打折是消费者喜欢的,能够促销就一定会有效果,这些都是真的,你可以实实在在的看到,但是没有人愿意真正的分析这些结果能够最后获得一个关键的东西:顾客的忠诚度,我相信这些方式与顾客忠诚度没有一个正相关的联系,因此也就看到我们在营销市场上的混战和无奈。

什么才是营销战略所选择的合适的事情?


营销战略所选择的合适的事情就是能够反应市场关键要素的时间坐标和能够实现顾客价值的空间坐标的结合点。

例如,日本本田摩托在美国市场的营销战略。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哈利·戴维森的美国,这个只生产重型摩托车的品牌几乎就是摩托车的代名词,其市场份额曾一度高达70%。可以想见,本田摩托要想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的难度。 经过前期的试探之后,本田认为哈利·戴维森在重型摩托车上太强了,于是本田用一款仅为美国大多数摩托1/5的小型轻便摩托车打入了美国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有效营销措施,市场占有率从0疾升到80%,从而成为美国摩托车市场的新王者。

回到上面的方法上来分析,本田的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是不同的选择,而空间坐标是小型轻便便宜的摩托车,符合两者的结合点就是本田摩托车在美国市场的定位。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必须牢牢把握营销战略的三个维度:时间、空间、适合的事情,将三者相结合,才能避免营销误区,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战略。

来源:春暖花开(CCH_chunnuanhuakai) 文/陈春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