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大泽乡涉故台(续7)

 华山论剑802 2016-05-21

宿州 <wbr>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大泽乡涉故台(续7)

 

涉故台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旧址 

 

涉故台古地名。秦末第一次农民起义旧址,在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南20公里处,隶属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

70年代末~80年代初,原西寺坡公社曾易名为大泽乡,后因乡改区,取消大泽乡设西寺坡区。因现在行政区划上已无大泽乡一名,所以,一般意义上,大泽乡实指原起义旧址——陈胜吴广为坛而盟涉故台,现遗址呈覆斗形,高4.5米,东西长67.6米,南北宽65.5米。台上原有庙宇一座,叫楼台寺,寺内有一座钟楼,是明万历十四年所建。后经兵燹和年久失修,现已毁。台上存有明万历十四年(1636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民国三十二年(1943)的碑记四块。台上有古井一口,前有古柘龙树一棵,尚存石碑数块。台前新树黑色大理石陈胜、吴广起义雕像。台东南建有鸿鹄苑(纪念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在蕲县大泽乡爆发了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据《史记》记载,当时秦朝廷征发900名戍边民工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因连日大雨,道路毁坏,停留在蕲县大泽乡,已经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按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斩,于是作为屯长的陈胜、吴广合谋起义。起义成功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成为秦末推翻秦朝统治大泽乡的首义。

这次起义史称揭竿而起,又称大泽乡起义,也称陈胜吴广起义

《史记》之《陈涉世家》记载了这次起义的经过。

涉故台即是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旧址,也是宿州最为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两千多年来,涉故台始终矗立在宿州大地上,经历着风雨的洗礼,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2013年,记者来到涉故台时,正是初春时节,微黄的野草还未来得及吐露出生命的颜色,数排高大挺拔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枝干,好像当年挺直了腰杆的戍卒,在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故事。

涉故台就位于树木环抱中间,它呈覆斗形,北高南底,面积四千多平方米,在皖北广袤的平原之中,显得十分突出。柘龙树铜枝铁干,雄奇遒劲,横生于涉故台的石基之上,给涉故台增添了几分古朴和苍凉。

那是公元前2097月的一天,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名贫困百姓,前往渔阳戍边,因受恶劣天气影响被困于今天的埇桥区西寺坡镇境内,并延误了日期,按照当时的法律,失期当斩,左右都是一个死。陈胜、吴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周密策划后,决定揭竿而起,向不平等的社会发出公开挑战,他们杀死押送军官,并筑土台进行誓师,这就是涉故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

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的记忆逐渐模糊,涉故台经历了风吹雨打,就连它的名字也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据当地专家介绍:涉故台的,是陈胜的字,在新华字典中有过去、原来、本来的意思。所以涉故台这个名字很容易理解,也就说这个台子,是陈胜原来彻的台子,是过去彻的台子。

涉故台的说法表达了当地人民对陈胜的怀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涉故台的名字,当地又有了不同的说法,它成了当年陈胜任人唯贤,按能力选拔人才的见证。埇桥区西寺坡镇文教助理员从淑英说:他们是公平竞争,选拔人才。派人找来九面鼓,在鼓的中间做了标记,一人一张弓,十只箭,谁十发十中谁就干军长。谁一发不中,就只能做士兵。射鼓台就是从这个典故过来的。

除了涉故台射鼓台,当地有时还把涉故台称为射鹿台,这是一个极富浪漫主义的传说,为当年悲壮的农民起义涂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当地专家介绍说:当时陈胜吴广八九百人在这个地方射箭比武的时候,从东南方向忽然看到一只正在奔跑的梅花鹿,被现在位于我们符离镇的人,朱鸡石最先看见。那时的人非常迷信,朱鸡石说陈涉你看东南方向,有一只正在奔跑的梅花鹿,如果你一箭能射死的话,就说明我们这次大事能成功。如果一箭射不死的话,我们大事不能成功,我们就不跟你干了。众目睽睽这下,陈胜骑虎难下,他射也得射不射也得射,只好张弓拉箭,弓开弦响一箭射中,正好射在梅花鹿的屁股上。

无论是涉故台,还是射鼓台射鹿台,都体现了当地群众对陈胜、吴广的深厚感情,大家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塑造着陈胜、吴广的英明、公正和勇武。

一场从大泽乡点燃起来的反秦烈火,虽然被秦二世的腥风血雨扑灭,陈胜也被他的车夫、叛徒庄贾所害,从起义到失败,虽然只有短短六个月的时间,但是,英雄们血沃中原,催发了反秦的春草——更加猛烈的抗秦风暴。一年之后,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率兵攻入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农民起义的汹涌浪潮,终于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在神秘的黄土层下埋藏丨2200多年的一段悲壮的历史!

“遗镞至今埋野草,田夫雨后辍耕看”。历史的回声,是何等悠远、绵长啊!而作为存留下来的唯一历史见证,只能是这一座历经两千余年风雨剥蚀的涉故台了。

涉故台下有一株铁干虬枝、古朴苍劲的柘树。无论是从文学、美学和植物学的角度来衡量,这都是一株不可多得的奇树。斑痕累累、坚如铜铁的躯干,曲曲弯弯、昂首向天的雄姿,使得这株饱经沧桑的千年古柘酷似一条扶摇直上九天的苍龙,因此,大泽乡的人们便把它称作了“柘龙”。柘龙是大泽乡人苦难历史的见证,也足大泽乡人步入新时代的象征。“二月二,龙抬头”,在春雷轰鸣的岁月里,柘龙正信心百倍地飞向广阔的天宇......

清人梅奎璧在他的《蕲上怀古》中唱道:“马嘶恍听秋风动,弓影空悬夜月阑。”20多个世纪,在月缺月圆中流逝,漫长的岁月,并没能湮灭这段历史,涉故台也依然矗立在天地之间。今天,当人们登上这座古老的涉故台时,便会十分自然地发思古之幽情,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便会深沉地在耳畔回响起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古今称颂的名篇,与涉故台这苍凉古朴的格调何等和谐啊!

哦,涉故台......

                                   (赵汗青 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