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壮为:作品意识与工匠精神

 蓦然回首jybs4b 2016-05-21

【编者按】不知不觉间,创刊于2007年11月的《和》已发行100期,陪伴着我们一同走过了九年,走过了三千个日日夜夜。对一个人而言,九年可能在一生中构成了很长的一个时间段,渗透了诸般喜怒哀乐。而对一本杂志的成长而言,九年则可能只是它漫长发展中的一小段,今后的路还很长。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荆玉成主任、国家核电党群工作部蔺明照副主任、山东院纪委书记钱壮为等三位《和》杂志“元老”,敞开心扉,向我们娓娓道来与杂志的二三事。


北宋崇宁年间,蔡京专权,将司马光、苏轼等309人列为奸党,刻碑颁行天下。

长安有一个石匠叫安民,在刻字的时候说:“我不知道碑文的意思,但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天下皆知他是好人,现在又说他奸邪,我不忍心刻。”监工的官员发怒,要治其罪。安民哭着说:“那请求不要刻安民二字于碑尾,我怕得罪后人。”古人刻碑,刻石之人一般署名于后。安民的发言,让周围的官员感到惭愧万分。


无独有偶,九江有个刻碑人叫李仲宁,手艺特别好,太守曾为其家题字曰“瑑玉坊”。官府找他刻元祐党人碑,他说:“小人从前家境贫苦,只因刊刻苏轼、黄庭坚诗词文章,才有饱暖。今日说他们是奸人,我可下不去手。”太守感叹地说:“贤哉,士大夫都不及你。”赠其酒从其所请。

扬州有一名胜古迹叫平山堂,是欧阳修在扬州时所建,历代都重视保护维修。清光绪年间,欧阳修的后裔欧阳炳请人按照内府藏本摹了一幅欧阳修画像。当时扬州平山堂正在复建欧阳文忠公祠,于是欧阳炳以重金聘请扬州最著名的石工朱静斋摹刻上石。朱静斋耗时半年,将画像刻成。欧阳炳看后大加赞赏,想将刻石运往故乡湖南平江。朱静斋得知后,跪在地上说:“我年事已高,今后不可能再刻这幅画像了。这是我一生最得意的作品,请大人开恩将石头留在扬州,流传后世。如果您把石头留下,刻石的400两银子酬金我也不要了!”欧阳炳为他感动,于是将刻石留在了扬州。


古代没有工程师之说,也没有工艺美术大师的称谓,工匠就是手艺人。三个匠人的故事各不相同,前面两个有些相似,那就是集中体现敬畏与良知。有所敬畏才会有做人的良知。作为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能够坚守底线,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

第三个匠人的言行,则无限接近工匠精神。质量意识仅仅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程序,离工匠精神还很遥远,作品意识才配得上工匠精神的理念;因为质量指向产品,作品指向艺术。当教师意识到自己不是在生产应付考试的机器,而是在雕琢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时候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当设计师意识到自己不是在搭积木、不仅仅是把人装进钢筋水泥的丛林,这时候建筑物才有资格成为城市的景观;当我们摒弃功利之心、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赋予产品艺术性的创造,则有望再造伟大的工匠精神。

王炳华董事长多次强调,不仅要建设物质电站,而且要建设精神电站。《和》杂志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重要的文化作品。当用一百期刊物串联起九年的时光,我们会发现,这里面每一期都在诠释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时刻彰显着创新、创造、创业的理念,深刻反映了企业的创业历程。这里面有我们的生活,有我们的感悟,有真实的你我,有浓缩的历史。正因为有了作品意识,《和》杂志才如此贴近我们的心灵,受到大家的喜爱。

祝《和》杂志越办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