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玄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 蜗牛看西游

 容得草堂 2016-05-21

(蜗牛看西游第6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公元627年的某天早晨,一个叫陈袆、法名玄奘的青年和尚手捧一本盗版佛经抓耳挠腮、苦恼万分。

他发现,由于佛经从西域进口,不同的翻译不同的水平,导致盗版出来的佛经各不相同,由此延伸出来的不同流派、不同大V相互掐架,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宗,佛教徒之间经常开展撕逼大战。

作为一名好学上进的青年和尚,如果连手捧的教材都有问题,如何能探就佛法真谛、修成佛法正果?就如一名高考生,走进考场才忽然发现,卧槽,教材与试卷内容不是同一个版本,当场就有可能晕倒。

为了寻找最正宗的教材,他曾从老家洛阳出发,与哥哥一起,一路探寻来到成都。但即使在当时佛学广泛传播的四川,他也越学越困惑,越学心中疑团越大。于是又偷偷离开哥哥,经荆州、相州、赵州,到了长安大觉寺。然而在这个高僧云集的大寺院,他依然没有找到心目中的标准答案。

这时,有人提醒他,佛教从天竺(印度)传来,教材是他们编印的,试卷也是他们出的,你要找到标准答案,只有到那里去。

一语惊醒梦中人。他当即从床上爬起来,丢掉硬梆梆的馊馒头,提笔给刚当上“大唐贞观”CEO不久的李世民写了一封长长的申请书。

李CEO收到信后,非常兴奋、非常欣慰:想不到我国还有这等爱学习爱较真的热血青年。他绾起袖子,立即挥毫下了两个大字:不准!

李世民并非不给玄奘面子,而是国家刚建,四海未平,他亲自下达了国人禁止出番的禁令,他也不愿意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和尚流落他国——万一一去不回呢?

领导不批,但玄奘并没有放弃。

这年秋天,陕甘一带发生霜灾,灾民四出逃荒,他往脸上摸了一把灰,就夹杂在灾民群里向西出发。既然公费出差泡汤,他准备偷渡出国也要把正宗佛经拿回来。

青年玄奘的“偷渡”路线是从现在的甘肃经新疆至印度。

即使在今天,甘肃的敦煌、武威、玉门关也十分荒凉,茫茫戈壁滩或沙漠,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人烟,更不要说那时的疆土。

在《西游记》中,唐僧肚子饿了,就把金钵往孙猴子手里一塞:“悟空,去化点缘。”悟空一个筋斗云,再远也能给他讨一碗干饭回来。

但在真实的西游路线上,玄奘和尚想讨个饭、化个缘,可比登天还难,走几天都看不到人影,总不可能向黄沙要吃的吧?玄奘身边也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倒收了一名叫石磐陀的胡人(有人说猢狲就是隐喻胡人,猢狲后来演变成孙悟空)。然而在戈壁走了一段时间后,这名胡人后悔了,万一玄奘被擒,把他供出来,他就死定了(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唐朝已把玄奘列入了黑名单,下了追捕令。玄奘还被瓜州守将李昌抓过一回,幸亏李昌是信佛之人,放了他一马。胡人越走越不相信玄奘能偷渡成功),于是产生了杀师叛逃的念头。

那天晚上,石磐陀天人交战,抽刀逼近玄奘,但又折返回去。一会儿又抽刀过来……反倒玄奘万念俱空,静静坐着,闭目不视,任听上天裁判。石磐陀最终还是没有下手,天明骑了骏马不辞而别,将一匹瘦老赤马留给了玄奘。

玄奘就骑着这匹瘦老赤马踽踽独行。

今天驴友重走这条丝绸之路,必须带齐指南针、冲锋衣、压缩干粮、防风设备什么的,不然就会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但唐朝驴行青年玄奘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信念坚定的心。

事实证明,信念还是不能当饭吃。有一次,当他躲避追捕时,不幸将水囊打翻,在茫茫戈壁中,水可是救命的东西。他四天五夜滴水未尽,人很快被烈日晒得奄奄一息。就在他感叹心愿难了时,这匹瘦老赤马居然凭着丰富的旅行经验,驮着他找到了水源,救了他一命。

走出戈壁滩,玄奘来到今天的哈密境内高昌国。高昌王鞠文泰早就听闻玄奘大名,听说大师前来,亲率妻儿和大臣列队迎接。经过十几日长谈,敬仰之情更如涛涛江水。

为此,他提出一个请求,要“包养”玄奘!

你没听错,真的是“包养”:除了王位和老婆,国中财富随他挑,国中豪宅随他选,只答应一个要求:担任高昌国的佛学博士后导师。(此桥段咋和女儿国那么熟呢?)

与途中忍饥挨饿、逃避追杀相比,高昌王的这个建议,对青年玄奘还是很具杀伤力的。用现在2B青年的话说,读书、求学目的为了什么呀,还不是为了生活。在这里,玄奘和尚可以宣扬他的佛法,可以实现一部分理想,最关键的是,他不用再背负“偷渡客”的罪名,可以堂堂正正地当“大师”!真是爽呆了。

面对这份高薪待遇,玄奘和尚的回答是:绝食!

让我放弃信念,不如让我去死。

玄奘和尚一饿就是好几天。无论什么美食放在他鼻子面前,他都只吞清口水,绝不看一眼。

到了第四天晚上,玄奘又一次奄奄一息了。

高昌王这次是真真正正地被感动了,他不顾一国之尊的身份,亲自向玄奘叩头谢罪。之后,不仅给玄奘送了许多路上食物,还与他结为兄弟(这可能是《西游记》中御弟的由来)。

公元630年夏,玄奘穿越中原无数小国,终于踏上印度国土,来到心中圣地那烂陀寺(《西游记》中的大雷音寺)。

在这里,玄奘刻苦学习,绝不上课耍手机。在那烂陀寺5年,他从一名插班生成为博士生,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同时,还兼学了各种婆罗门书,掌握了多门外语。

当时的印度,也是小国林立、大小乘佛教互撕的局面。玄奘为了增加阅历,恶补课外知识,有空就到处游历论经。

一日,来到戒日王的地盘,戒日王被玄奘讲授的佛法深深折服,当即决定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闻名来参加。

这场辩论大赛,玄奘主论,任人问难,18天时间,既无一人能把他问倒,真的是“不服来辩”。 玄奘一时名震五印,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按理说,玄奘此时的人生理想全部实现,不仅找到了高考老师,寻得了标准答案,而且挤进教师队伍,成为学术权威,威震两派佛教。此时,他完全可以象《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成为西天一佛,享受终生荣誉。也可以像当今不少海外学子一样,取得绿卡(他甚至不需要取,很多国王哭着喊着要送给他),成为别国公民。

但是,玄奘始终没忘初心,没忘当年那本盗版书带给他的困惑。他要把学到的真经,带回生他养他的祖国去,让千千万万的中华佛教徒,不再受盗版书的困惑。

虽然,在祖国他还是一名黑名单上的“偷渡客”,一回国就可能被斩首。

虽然,返程路中同样充满艰辛,风沙和盗贼可能要了他的命。

然而,就如当初义无反顾西行一样,今天,他同样义无反顾选择回国。

不管行多远,都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公元641年,玄奘辞别戒日王准备回国。戒日王送了大量金银财宝,但玄奘坚决不收,只留一件披风,作途中防雨用。

玄奘决定沿着丝绸之路北线,经过高昌国回长安,按照他与鞠文泰的约定,玄奘需在高昌国停留三年。但他在东归徒中得知,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借口高昌王来朝后态度骄傲,已经派兵将高昌国灭掉了,如今是唐朝的一个郡县(西州)。

作为“偷渡客”的玄奘,蜗牛(微信号:woniukxy)不知道他那时是什么心情。但据史料记载,他回国的脚步并没因此而停留。途中,他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西行经历及归国想法。

七个月后(这算快的了,当时可没有网络),唐王的回信送到,言辞十分热情,不仅原谅了他“偷渡”的事,还非常欢迎他回国。

玄奘的一颗心才落下。

公元645年,玄奘在离开祖国整整18年后,终于再次踏上故土。进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泪如雨下。

在这18年中,他经历的灾难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他受到的考验,远不止忍饥挨饿那么简单。

心灵的折磨,才是最大的折磨。

一个人在经历了生与死、荣与辱的百般考验之后,仍不失本性、不忘初心,才是最值得敬佩的。

因唐太宗要用兵辽东,因此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史书记载,唐太宗亲自出迎,赐坐畅谈,殷勤慰劳。

一年之后,一本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问世,书中详细记录了玄奘亲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中28国情况,如今,它已经成为已成研究古代西域及印度唯一重要著作。

归国之后,玄奘就一头扎进伟大的翻译事业中。有研究者统计,玄奘共带回梵筴佛典526筴、657部。从公元645年5月到公元663年10月,他在17年6个月期间共翻译佛经1335卷,平均每年76卷,每月约6卷多,也就是每5天翻译一卷(真的很拼)。

公元649年,在唐太宗去世的前三天,玄奘完成了《心经》的翻译。没有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即出自《心经》。

公元664年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跨越屋后水渠时,不慎跌倒,小腿处稍许破皮,但从那天开始,玄奘再也没有起来。二月初五夜半,一代高僧玄奘法师圆寂。

玄奘死后900年,一名叫吴承恩的浙江长兴县副县长手捧《大唐西域记》苦恼万分。他一方面敬佩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方面痛恨官场的黑暗。

虽然他胸中有大志,奈何朝廷不开眼,还有不少小人诬告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文人“裹”得太紧!既然官没啥当头,也没有前途,我就来办自媒体吧,他对自己说。

在他50岁的时候,“西游记”公众号开通上线了。他一方面苦读《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书籍,一方面广开微信群,收集散落在民间关于玄奘带着石猴精取经的故事。为了尽快吸粉和增加点击量,他在原有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黑猪精(猪八戒)、沙和尚(沙僧)和白龙马三个人物。

文章一推出,立即在明朝朋友圈引起强烈反响,造成巨大轰动,常常是一卷还没写完,等着读的人已经从街头排到巷尾了(不是因为村东头厕所缺纸了,的的确确是真粉丝)。

由于太火,领导不高兴了,常常指着某妖怪问他,这个是不是讽刺我?虽然他百般解释“如有雷同,纯属虚构”,但一切都没有卵用。他只得中断更新多年。

在一个借酒浇愁的晚上,他仿佛再次听到玄奘法师在耳边轻轻告诉他: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他流泪了。

第二天,他果断向上级递交了辞职报告,专心回家更新公众号去了。

更新一百期之后,他认认真真地装订成册,工工整整地在封面上写下“西游记”三个大字。

从此,一部伟大著作诞生。

吴承恩死后400年(是整数,1582-1982),有一名53岁的女导演捧着《西游记》苦恼万分。

她叫杨洁,中央电视台戏剧导演,去年,副台长洪民生交给她一个任务,把这部伟大的著作拍摄出来。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是个什么形象?没有人知道!如何展现腾云驾雾?如何展现72变化?没有人知道!电视剧是个什么玩艺儿?知道的人不多!

最关键的是,没钱没钱没钱,没人没人没人!这等重要的事说300遍也办法解决。

杨洁只好全家总动员,把老公王崇秋拉来当摄像,不干就散伙(你没猜错,只有一个摄像,只有一台机器);找到六龄童,让他推荐学生演孙悟空,可惜六龄童很不厚道,把优秀学生藏起来,推荐近视眼的小儿子六小龄童到剧组报到,结果一上戏就把对手打得鼻青脸肿(关于这个故事,蜗牛将在后面的篇章中详细介绍);到峨眉电视制片厂挖墙角,找来演员汪粤演唐僧,可惜演了三集汪粤就拍拍屁股走人(关注“蜗牛看西游”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三个唐僧一台戏》)……

电视剧刚拍了几集,中国的老把戏却先上演了,一些风言风语传到央视领导耳朵里:“谁拍电视剧会这么慢?绣花也绣出来了!”“国家不该拿这么多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儿够,又跑国外玩儿去了?”

为此,中央相关部门还专门派来了调查组,一笔一笔查账。查着查着,他们眼睛湿润了,想不到《西游记》剧组为了省钱这么辛苦,这么拼命,回去后,找到领导,又拔了100万过来,还添置了一台摄像机(好人还是很多)。

然而,拍了15集,台里再次要求停拍,理由是300万经费花完了,没有预算了。

这个消息传到剧组,所有人都傻眼了。大家眼泪汪汪地围着杨洁,恳求导演无论如何也不要停机。一些小观众听闻后,连几毛几分的压岁钱都寄了过来。

杨洁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只要能找到一分钱,我们就要走到最后!

剧组全民总动员,人人都当推销员,就像今天做保险的人一样,半夜三更也会给人打一电话去:“生命诚可贵,没买保险不要睡……”

最后还是蜈蚣精、制片副主任李鸿昌荣获最佳推销员,他费劲周折联系到了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同意给剧组贷款300万元解急。

但是,即使有了这300万元,《西游记》也没办法彻底拍完。杨洁只好忍痛甩下《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五集,匆匆结束。

不出所料,《西游记》很快火了。杨洁以及众演员开始光环绕身。杨洁也近70岁,步入老年生活,按理,她完全可以急流勇退,安然享受荣誉,但是,她的耳边也时不时响起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1999年,她给央视领导写信:“金池老长”死了,“铁扇公主”死了,“王母娘娘”也死了……好多“神仙”“妖怪”都死了,而我也一天天变老了,《西游记》剧组还没取得真经,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遗憾。

杨洁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当时的领导。2000年,续集开机,25集《西游记》终于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句话总让蜗牛泪流满面。

泪光中,蜗牛看到玄奘为解决盗版问题,在风沙中爬起来又跌倒,跌倒了又爬起来……看到吴承恩为收集一个故事,裹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敲开一家又一家的门……看到杨洁导演为了凑到拍戏用的钱,挨个给别人说好话:《西游记》真的很好,你能抽一点点时间,我们谈一下吗?

蜗牛始终忘不了,六七岁时,父亲为了让我们姐弟忘掉夜里“蔑”玉米粒的痛苦,常常给我们讲听来的西游故事。(“蔑”是老家方言。每到玉米成熟季节,乡下人便要坐在地坝中,就着天上月亮把玉米粒从玉米棒上一粒粒“蔑”下来。如山的玉米棒“蔑”完,手完全变形,指甲也要被抠掉。)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取经故事中会突然穿越进张飞、李逵等好汉。

蜗牛始终忘不了,86版《西游记》开播时,自己多次把牛拴在树上,跑到山里村民家看电视,常常电视看完,牛已挣脱缰绳不知所踪。

蜗牛始终忘不了,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他坐在我重庆的宿舍前,就着太阳光,一字一字地读着《西游记》原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